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半岛都市报7月5日讯 半岛记者7月5日获悉,《青岛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要求到2020年,全市湿地面积不低于1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海域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水鸟种类不低于160种,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
《方案》明确,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市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市重要湿地、区(市)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分级分类管理。
对国家和省重要湿地,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要通过划定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方式加强保护。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专业化队伍,在重要湿地探索建立湿地保护公益岗位。
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对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造成破坏,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
规范湿地用途管理。探索湿地合理利用,科学有序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推进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区建设。
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由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情节严重或逾期未恢复原状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方案》中称,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探索实施“湿地银行”制度,制定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和损害赔偿标准,提高破坏和征占用湿地成本。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快保护体系建设,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对近年来湿地被侵占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并通过退养还滩、生态补水、污染控制、盐渍化土地复湿和综合整治等措施,恢复原有湿地。
到2020年,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完善少海、唐岛湾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基本建成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公园为主的保护体系。推进退化湿地恢复工程,重点改善大沽河、白沙河和胶州湾水质。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考核办法规定,对各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考核,在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等相关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实行年度自查、...[详细]
山东省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最低标准确定为每生每年710元,自2018年起正式执行。近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拨款标准、适用范围、经费开支范围、经费保障等方面,对建立全省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详细]
说起量子通信,很多人都知道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济南市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记者在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看到了很多高科技产品,比如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密钥管理机、量子网关、光量子交换机等,个个都是“高大上”。[详细]
7月5日,市城乡建设委正式发布《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标志着青岛在城乡建设领域如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最终确定“未来蓝图”。快速路网达到110公里以上,停车一体化平台覆盖全市域,每年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2公里以上,全市35%以上建成区达到海...[详细]
建设美丽青岛,不仅要让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面子”,更要打造广大居民整洁舒适的“里子”。眼下的青岛,从老旧楼院、背街小巷,到城市主干路、主要商圈、景区景点和交通枢纽站,都展现出了全新的城市面貌。[详细]
7月5日,市城乡建设委正式发布《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标志着青岛在城乡建设领域如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最终确定“未来蓝图”。快速路网达到110公里以上,停车一体化平台覆盖全市域,每年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2公里以上,全市35%以上建成区达到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