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CFP供图 6月24日,在烟台鲁东大学,烟台海关缉私分局警官向大学生们展示海关查获的毒品。
□记 者 张依盟 通讯员 段格林 报道
本报济南6月25日讯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记者今天从省法院新闻发布会获悉,2017年全省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073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毒品犯罪分子3025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632人,重刑率为20.9%,缓刑适用率7.3%。2018年1月-5月,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022件,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惩处各类毒品犯罪。
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审判委员韩芳丽介绍,从总体上看,2017年全省法院毒品犯罪案件数、犯罪人数较2016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禁毒工作形势持续向好,但个别地区毒品犯罪案件相对较多,毒品犯罪活动的一些新特点需引起重视。
据统计,全省毒品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三种类型,合计占比在94%以上,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始终占到同期审结毒品犯罪案件数的40%以上,但容留他人吸毒罪增长显著,2017年在同期审结毒品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增至37.2%,与2013年相比增长近6个百分点,案件数量比2013年增长141.9%。
毒品犯罪活动中因帮助行为入罪的问题突出。审判中发现,有不少毒品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有的被告人并非毒品犯罪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有的是因为法律意识不强被利用,有的出于“江湖义气”为毒品犯罪提供了协助,有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超出自身“合法业务行为”参与到了毒品犯罪中。这些毒品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情形,需要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注意,切实提高识别和防范意识。
被告人冯某某、姜某贩卖、运输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案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姜某在冯某某的指使下,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中间联络,连接买卖双方促成毒品交易。姜某为毒品卖家收取现金毒资,和按指示去毒品买方处取回现金毒资,又将毒品买家带至毒品卖家所指定的地点,制造条件使买卖双方完成毒品交易。省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谢萍说,毒品犯罪分子采用迂回手段,人款分离,变换交易地点等手段,指使利用他人实施帮助行为完成毒品交易,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山东成立全国首家戒毒研究中心
□记 者 赵 君 通讯员 李同文 报道
本报济南讯 6月23日,山东省戒毒研究中心在济南揭牌。这是全国首家戒毒研究中心。
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介绍,成立山东省戒毒研究中心,是落实司法部部署要求,建设跨学科、智库型高端研究中心的探索和尝试,对于深化戒毒科研和毒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山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科学戒毒、专业戒毒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与社会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多个戒毒科研基地,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戒毒科研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组建了山东省戒毒科研专家库,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戒毒科研团队。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今年1-5月份,山东省税收收入完成2269亿元,增长16%,高于非税收入增幅25.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7.9%,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个主体税种共完成1332亿元,增长21.6%,比上年同期提高19.7个百分点。[详细]
6月25日,山东大部分地区降下大到暴雨,部分地区还伴有雷电和8~10级雷暴大风。26日,鲁南地区天气阴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雷电,鲁中和半岛地区天气阴有雷雨或阵雨转多云,其他地区天气阴转多云。[详细]
7月1日0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今年以来的第二轮运行图调整,经过此次调图,路网利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广大旅客的出行也将更加便利。根据开行计划,调图后济南西站停靠的“复兴号”列车达到28趟,其中有8个车次采用的是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运行区间为北...[详细]
6月25日上午,《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意见》的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详细]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东省委、省政府以新旧动能转换开启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迈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新步伐。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十强”产业布局全面展开,带动质量效益快速提升,成为与央企深化合作的信心与基础。[详细]
记者6月25日从全省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我省公安机关将深化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以更多的战果成效回应群众期待。据了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省公安机关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