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青岛新闻网6月22日讯(记者 王爽 通讯员 郭继超)快乐的暑期将至,不少市民朋友开始着手准备旅行计划了,省心、方便的跟团游依然很受青睐。为了大家有个愉快而美好的夏日旅行,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醒广大旅游爱好者,提前了解以下六项“随团旅游常识”,做一个爱旅游、懂旅游、会旅游的旅游达人非常有必要。
到正规旅行社报名旅游 自身权益有保障
如果市民想跟随旅行社的团组进行旅游,应到有资质的正规旅行社门市、网点进行报名,报名时注意查看旅行社经营场所悬挂的《工商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便了解旅行社的经营资质和经营范围。确定行程后,应与旅行社签订书面合同,并交纳全部团费。
在此提醒广大旅游者,不要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无旅行社业务资质的俱乐部或咨询公司、导游工作室、社会个人等非旅行社渠道报名参加旅游团;不要向个人账户转账、缴纳旅游团费;不要随意委托亲戚朋友代办合同签约等手续;谨防“免费旅游”“赠送旅游”等消费陷阱,拒绝不合理低价游的诱惑。旅游者只有知法懂法、依法旅游,自身权益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线上购买的旅游产品 线下补签书面合同
通过网络购买旅游产品时,提醒旅游者应选择有正规资质并且信誉良好的旅游网络平台或旅行社线上商城,订购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介绍”或“项目说明”、“须知”、“退款退费”“免责条款”、“附加选项”等内容,避免产生误解或者发生纠纷。线上签约后,建议到线下实体店补签书面合同。
通读旅游合同和协议 熟记于心之后再签字
旅游者在与旅行社签署旅游合同、行程单、购物及自费项目补充协议、健康声明等文件材料时,一定要将所有材料从头至尾仔细阅读一遍,确保各项内容已阅读、已熟知并牢记,如有不明确、有异议的问题,要与旅行社沟通了解清楚或者协商一致后,再签字确认。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购买旅游意外险
无论是随团旅游还是自助旅游,特别是准备参加热气球、潜水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建议游客提前购买旅游意外保险或相关险种。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心。
旅游者应当依法文明旅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旅游者随团旅游,在放松心情感受异域风情的同时,应谨记依法文明旅游。避免出现在名胜古迹或文物上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破坏生态环境、不尊重当地民俗或宗教信仰等不文明事件。
发生旅游纠纷 投诉有效期为90日
发生旅游纠纷时,游客应保持冷静,理智处理,依法适度维权。不要采取拒绝登机、拒绝上车、擅自终止行程等极端方式,以扩大损失或造成滞留等严重后果为代价,来解决纠纷。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游客可以保存好旅游合同、各类发票、购物消费凭证、照片、录音录像等证据,在旅游行程结束后90日内,拨打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的投诉热线12301或青岛市政务服务热线12345进行投诉,也可通过法律诉讼或者仲裁解决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意见》提出,到今年9月底前,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科学、规范、透明的旅游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推动全域精品旅游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清理规范有关部门、景区不合理收支行为,相应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促进国有景区逐步回归公益属性。[详细]
根据《规定》,山东省向符合条件人才颁发“山东惠才卡”,高层次人才凭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四)省内单位引进的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入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及相当层次的高层次人才 (五)省直有关部门设立的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详细]
日前,从济南市人社局获悉,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进一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四个中心”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泉城双创”人才计划的意见》(济发〔2016〕20号)和《关于深化人...[详细]
高考、中考相继结束,暑假也日益临近,岛城市民的出游热情再次被点燃。而在出境长线游方面,途牛旅游(青岛)市场部经理刘欢告诉记者,俄罗斯、美国、毛里求斯、英国、澳大利亚位列预订人气前五名。[详细]
大众网记者今天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6月24日下午3:30,山东省教育厅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高考考试成绩及录取分数线,预计发布会后半小时即可查询高考成绩。[详细]
6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李猷滨就城市社区减负问题重点回答了媒体提问。城市社区减负后,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社区居委会服务协调能力和提升居民自治水平上,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基层的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