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烟台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检查
胶东在线6月11日讯(记者 侯嘉伟)在山东省近日通报的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中,烟台市绿色发展指数得分全省最高,资源利用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排名全省首位......
近年来,烟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深入开展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烟台更有“气质”更“清纯”了
2013年以来,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省第2位。2017年,市区蓝天白云天数达到360天,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0%,空气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全省第2个达标城市(威海于2016年达标)。今年1—4月份,四项主要污染物除PM10基本持平外,其他3项污染物浓度均持续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4%,较2017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
2017年全市26条重点河流42个断面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8.3毫克/升和0.5毫克/升,分别同比改善34.7%和74.5%。1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海域水质情况总体良好,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所占比例为85.7%,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选取部分矿区、农田、蔬菜种植基地、饮用水源地周边及畜禽养殖场周边布设65个监测点位,对土壤环境质量开展定期例行监测,65个监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无明显污染。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9个、市级2个,约占国土面积的11%;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12个,约占全省(28处)的42.8%、全国(65处)的20%,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1%。全市获命名的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数量分别达到32个、50个,1000多个村庄开展了生态村创建活动,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1.6%。共有林地面积820万亩,森林覆盖率36.4%,均位居全省首位。烟台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蓬莱市通过国家级生态市验收,福山区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
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交办的32批共计881件案件全部办结,问责19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77人。省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涉及我市的38项任务中,除4项自然保护区整改工作外,其他全部完成。
烟台环保环境监管“拳头”强劲有力
全市环保工作将确保实现“一达标、两改善、一加强”的工作目标:2018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
今年以来,烟台市环保局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一、二期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创新大气整治监管模式,组建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办公室,对整改进度滞后的71个(次)扬尘源进行跟踪曝光。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由市区扩展到各县市建成区,实施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启动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已完成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治理项目124个,对6个化工园区、7家重点企业实行在线监控。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开展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黄改绿”工作,加快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建设,积极推动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
开展建设工程扬尘治理攻坚行动,全市106个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即施工工地100%围挡、散装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路面100%硬化、场地100%洒水清扫保洁、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围绕推动水质提档升级,所有河流全部实行河长制,综合采取挂号约谈、区域限批、工程推进、综合治理、奖惩考核等措施,打好水污染防治“组合拳”。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对重污染企业比较集中的界河、五龙河等流域,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制定实施整治方案,境内22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启动农用地详查点位布设与核实工作,启用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不再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医药、焦化、电镀、制革、铅蓄电池制造、石墨、印染等项目。
未来,烟台将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今后,烟台将着力改善空气质量,抓紧出台《烟台市大气污染防治三期行动计划》,推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由县市区延伸到镇街,深化燃煤污染整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窑炉、工业无组织排放等综合治理,加大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力争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市区PM2.5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6%以上。
健全完善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制度,将补偿扩大到全市所有重点河流断面和县级及以上水源地,促进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力争到2020年,省控及以上重点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优良比例达到50%,市区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尽快出台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的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能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土壤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不断改善。
完善水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再生水利用空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选划新建一批海洋特别保护区,力争保护区总面积占管理海域面积的比重达到25%。开展海湾整治与修复,对接国家“蓝色海湾”“银色沙滩”“南红北柳”整治修复工程,积极开展海湾空间整理、清淤疏浚、海岸侵蚀防护、沙滩资源、河口湿地等整治修复工程。
烟台环保还将抓住烟台跻身“三核”之一的重大机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抬高环保门槛、提升环保标准,坚决杜绝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项目,坚决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格控制尾矿库项目,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拒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等,既保护好烟台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又推动烟台实现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近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高速集团、日照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招聘简章,既有事业单位,也有国企,教师、医生、会计等岗位虚位以待。[详细]
今年7月1日起,办理社会组织登记最多跑一次腿。全省性社会团体注册资金不低于3万元;全省性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全省性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不低于50万元,其中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以研究院为组织形式的开办资金不低于200万元。[详细]
近日,济南市出台《济南市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务实管用、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制度机制,筑巢引凤,吸引高层次人才。对于符合市高层次人才目录的医疗卫生人才,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落实相关待遇保障。[详细]
为加快形成“创业、创新+创投”的协同互动发展格局,6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鼓励外资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性公司等,为我省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先进经验、技术、管理模式和直接融资支持。[详细]
加强农村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从实际实践到专业理论,从自身经验到学习先进,华山街道力求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并且具有推广、借鉴价值的村级规范管理制度。[详细]
———城铁时代,烟台铁路网北上南下布局,对内与省内城市逐步形成通行“2小时圈”;对外与国家干线网连接贯通,“沿海边区”变成“门户城市”;———空港跨越式发展,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成为山东省民用航空三大干线机场之一,通航城市65个,开通航线134条,初步形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