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吕传泉 摄
攻坚治霾,济南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泉城蓝”刷爆朋友圈,让诗和远方都回来了
“写给2035年18岁的TA。”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是201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考场内,考生们对18年后的人生肆意畅想。考场外,新起点的济南也在面向未来书写答卷。
面对生态文明这张答卷,700万济南市民如何书写?
实际上,答题早已开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治霾、治山、治水、治土、治脏,一场波澜壮阔的生态之战早已在济南呈燎原之势。“既要发展也要生态,让青山入城,把生态带植入城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表示,“让济南的市民能听得见泉水叮咚,能看得见一城山色。”在生态发展理念指导下,济南敢于“啃骨头”“涉险滩”,推动从“一城霾”向“泉城蓝”转变,从“大湖时代”向“大河时代”跨越,“生态济南”实现逆势而上、向阳而生。
盛夏济南,蓝天白云,柳绿花红,一派生机盎然。
6月3日,市民刘俊韬步行至花园路时,碰到正给电力设备箱“穿彩衣”的河北“画师”孙师傅。当刘俊韬夸孙师傅画得好时,不料孙师傅脱口而出,“画出来的再美,也比不过实际的美。我走过很多城市,济南景美人更美,这种美是画不出来的。”一段猝不及防的“表白”,让这位“资深”济南人惊喜不已。
“大济南颜值和空气质量双优,市民打心眼儿里高兴,现在外地人也直夸好了。”刘俊韬的“朋友圈”里最多的就是“泉城蓝”。几乎每个济南人手机里也都有几张“泉城蓝”照片“压箱底”。
如果把济南发展作为一张考卷,那么“雾霾严重”、“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后十”等存在的困扰无疑是一道难题。
“不靠刮风靠作风”、“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理由。”王忠林对济南治霾作出科学论断。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就要处理好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讲大局观念、算大账。在“人努力是决胜因素”理念的指导下,济南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措施”,全面打响攻坚战。
去年6月29日,出完最后一炉铁水,全国十大钢企之一的济钢生产线停产。在钢花和炉火全部熄灭之前,工人们与炉火拍了最后一张合影。济钢搬迁,是济南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壮士断腕的一个缩影。为了头顶这方蓝天,我市不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和产业升级力度,除济钢外,庚辰钢铁、蓝星石油两个污染大户也相继关停。全市同步关停整治或搬迁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内企业。
为啃下裸露土地这块“硬骨头”,全市各级全力推进裸土覆绿、山体绿化等工作。去年完成可绿化裸露土地治理面积274.85万平方米,城区拆违拆临后建绿透绿面积达到231.6万平方米。今年继续加码,市政府印发城区山体绿化提升和山体公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到2020年,将对绕城高速公路及长清大学城内72座山体绿化提升,建设山体公园20处。
防霾治霾需全社会参与。春节我市实施“禁鞭令”,全民总动员,全市1043个村居、2457个小区、60964栋居民楼实现“零燃放”……
在一系列举措下,济南空气质量改善显著。据统计,2017年济南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180天,比上年增加12天。2018年3月份在74个城市中位列倒数第22位,创历史单月最佳排名;4月份排名倒数第23名,再次退出全国后20名,排名实现“四连升”。 “老舍先生笔下那个济南又回来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这样评价济南的环境之变。与此同时,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纷纷点赞,济南市民更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排名每进阶一个位次,折射出的都是济南重构城市生态体系、久久为功的实践,体现出的是市委、市政府“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魄力。
奋力治水,济南做活泉水文章,做大湖河课题,让老城特色化为全城灵动,力图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济南因泉而兴,因水而灵。想做好生态文章,水这道题绕不过去。
筹备了近一年的“明湖秀”近期不断公演,奇光异彩、如梦如幻的场景让“网红济南”又增加了一个爆点。而在之前,“一湖一环”的美景已让济南“帅极了”。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全部,那就错了。环视济南周边,一幅更加壮丽的水生态画卷已徐徐展开。去年8月5日,济西湿地出现在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特别策划《绿色中国》节目中,近3分钟的画面,让济西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之美惊艳全国。几天之后,《绿色中国》再次聚焦济南,对白云湖湿地公园进行现场直播。
作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济南精算生态账、打好生态牌,为城市融合发展积蓄生态力量,让泉永续、给河生机。
南部山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为此,我市主动做“减法”,专门成立以保护为主的市政府派出机构——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不再考核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
在全市192条河道推行河长制,探索建立“一河双人”河流保护制度。统筹“五水”联调,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和非常规水“五水”统筹,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打造“山泉湖河城”生态共同体,开展泉水直接补给区、泉水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系、城市山体“四条”保泉生态控制红线的划定工作,努力维护完整的泉水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的骨干水网构架,水润泉兴格局展现。
2018年,我市在治水篇章上步伐加快: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30万立方米,新增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趵突泉即将实现连续15年持续喷涌,泉水保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投资总规模超100亿元的48个水务重点项目全面启动。
2016年12月,我市明确提出:济南未来的发展必须瞄准和实施“北跨”,通过“携河发展”,拥抱黄河,变“屏障”为“资源”。在携河发展中,除了产业、人口等的导入,把生态保护放在极其重要位置。黄河北也将逐步恢复黄河滩区湿地生态环境,打造黄河生态景观带,让济南始终环绕在绿当中,“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愿望将逐渐成为现实。
留白建绿,济南让青山入城、让生态入市,让济南大街小巷遍布绿意,让市民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要让蓝色永驻天空,就要盖住地面的“黄色”,换上更多的“绿色”。有了绿地,再点缀些红花,“泉城蓝”下的济南更加美丽动人。
从六里山路到经十路的3公里,是市民刘然上班的路程。从今年2月起,他放下汽车,徒步上班。“从初春走到夏天再走到秋天,身边的景色每天都在变,路边绿化也多了,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情也变好了。”
正如刘然所说,济南不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在变,变绿、变美。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和提升城乡森林、湿地、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功能,夯实城市生态之基、打好城市绿化新的“济南战役”。实施“绿满泉城·美丽济南”城乡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新增退耕还果还林2.7万亩。开展“城区山体绿化提升及山体公园建设三年行动”,2018年完成山体绿化提升35座,20处山体公园开工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系统提质增效行动”,见缝插绿,完成建绿透绿50万平方米;完成裸露土地治理50万平方米,完成新建道路绿化36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46万平方米,“花园式小区”“口袋公园”“街头小景”随处可见。
被列入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后,我市今年启动“山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工业用地修复、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出行便利度提升、城市形象风貌提升、历史文化和泉水特色塑造、‘一湖一环’核心区及城市重点区域风貌提升、绿地与公共空间增补”等十大行动,治理“城市病”,促进城市转型。
5月21日,王忠林在舜耕山庄会见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一行,希望桑德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助推济南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
6月4日,刘然仍然徒步上班,并会一直坚持下去,既低碳环保,又能看到路边花开花落,感受济南春夏秋冬;
6月8日,刘俊韬仍然习惯穿梭于大街小巷,发现身边美景好事,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
此时此刻,700万济南人正以不同的方式,共同为未来的生态济南书写答卷。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近日,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名单出炉,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名列其中。据悉,山东近期还计划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内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监测系统,完善数据采集、分析和推广应用机制,以及时掌握和报送企业发展情况。[详细]
为给基层民众搭建展演展示平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济宁市于2012年启动了“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济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共文化科科长白红波说,基层文化设施尤其是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广覆盖,对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详细]
6月6日下午16:05,全球首架孔子文化主题飞机执行首个山航航班SC1171,由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广州,为机上旅客开启了一段中华传统文化之旅。随后,乘务长陆续抽取了六位幸运旅客,分别赠送了一张国美酒提货券,并邀请旅客来到前舱诵读《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详细]
目前,青岛港青港物流公司海铁联运中心共开通25条火车大列线路,包括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开通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4条过境大列。在青岛-中亚过境班列的班次计划上,2018年青岛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条线路达到1天两列,二连浩特、满洲里一周三列。[详细]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投融资环境,日前,济南市委、市政府结合济南市实际出台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详细]
今年,青岛共有两所高校承担公费生培养任务。《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由省教育厅拟定,《医学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由省卫生计生委拟定,《农科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由省农业厅拟定,并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公布。培养学校要将报送各市的《注册公费(师范/医学/农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