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
近日,有市民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其是岱岳区政府西侧龙居园小区的业主,因小区地下车库所有车位均为未编号分配,导致进入地下车库的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希望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尽快解决。
针对该市民反映的问题,督办员了解到,前期曾有市民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过该小区地下车位未编号,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相关部门曾回复,日前龙居园地下车位已按设计要求划定了车位号,业主可到自家相应的车位上查看,如已悬挂车位号,业主可尽快到物业办理车位相关手续。现市民再次来电反映,车位乱停放的问题并未解决,小区地下车库也并未悬挂车位号,物业也不予办理该业务,称另行通知。希望部门调查处理,尽快解决。
4日上午,督办员根据市民的反映来到龙居园小区,在现场看到,该小区地下车库分为立体双层车位与地面平行车位两种。在车库主干道上方悬挂有不同区域及车位号的相关指示牌。在地面平行车位上,均有黄色实线标出车位位置及大小,每个车上均设有地锁与车辆停止指示障碍物,车位上方悬挂有蓝底白字的指示牌,指示牌上标有x区xxxx(例如:C区—C0045)字样,在指示牌的下端写有专用车位字样,在该字样的后面有一块空白处,上面并没有填写任何数字及文字。据现场一位业主介绍,该空白处应填写停放在该车位上的车辆车牌号,以此来提醒大家该车位已售,请勿停靠。而在该车库立体双层车位的上段框架处,由一块蓝底白字的长方形指示牌标示出该车为所在区域,及立体车位上下两层车位所对应的编号(例如:C01区:一层101,二层203等)。督办员在该立体双层车位处并未找到专用车位等字样,也没有发现可以填写业主车牌号的相关指示牌。
“我买的车位就在单元门口前面,但是自从住进来自己停了没几次,因为基本每天都有车辆停在那里,自己回来后只能停在其他远点的车位上。虽然多走几步回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还是希望在车辆停放方面可以更规范一些,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刚刚将车停进车位的李女士向督办员说。
随后,督办员前往位于该小区3号楼2单元的物业服务中心询问具体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回复了地下车库的相关问题。据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某些原因该小区地下车库现在还未通过相关规划验收,将继续整改,修建立体车位。“现小区地下车位有三百多个,但根据相关规定车位需要与住户达到1比1的比例,所以将继续修建立体车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相关业主反映的车位无编号,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物业公司前期也已经向购买车位的业主下达过签署车位管理服务协议的通知,但并没有业主前往办理。“按相关规定我们小区车位管理服务费用每个月为35元,但自业主交房入住以来,物业并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且地下车库每日均由保安看管,保洁清扫。只要购买了车位的业主都可以进入地下车库自由停放车辆,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造成了业主无法停在自己购买的车位上的情况出现,大家可能谁回来的早就停在了靠进电梯的位置。” 物业工作人员说,“如果已购买车位的业主想专车位专用,可以带着购买车位的相关协议前往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车位管理服务协议,缴纳车位管理服务费后,物业将为其悬挂相应车牌,专车专用车位。”
特邀督办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6月2日,第五届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潍坊站)活动在潍坊滨海区举办,全国800余家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共组织全国800余家企业参加,包括上汽通用汽车、京东方、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共提...[详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详细]
日前,省老龄办公布了《山东省老年人口信息及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其中百岁老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大家关注。从百岁老人的空间分布看,鲁东低山丘陵区、鲁西南平原以及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较多,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相对较少。[详细]
而本周,这样的高温天气并没有缓解的迹象,炎热将在5日之后升级,济南或将以今夏第一个高温预警,拉开今年火热的高考季。根据济南市气象局发布的4-7天预报显示,7日,济南市天气晴转多云,气温24℃~34℃,南风3级以下;8日天气多云转雷阵雨,气温22℃~33℃,北风3级以下。[详细]
为了迎接峰会,日前,青岛市北区一位居民制作了一幅铜版雕刻画,将青岛前海的高楼大厦、海浪帆船景象,雕刻在一张长2.2米的铜板上,让青岛美丽的海岸线在金属光泽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今年59岁的李守敬是青岛市北区水清沟街道南丰路社区的居民,是青岛当地有名的雕刻...[详细]
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生态环保工作40次,先后出台环境保护职责、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推动了观念转变和责任落实。从“污染大市”到未来的“旅游目的地”,淄博的转身,正是山东生态治理修复的一个缩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