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乡村!济南市政协第五专题“商量”聚焦乡村振兴

2018-05-28 08:16:00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高明

  

  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部门代表、村民代表开展现场“商量”。(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分别是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并提出了打造齐鲁样板的要求。5月3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城市提升“十大行动”的部署,其中农业农村提升行动是一项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是一份时代考卷,如何挥笔作答?这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社会关心的话题,就是“商量”的主题。市政协第五专题“商量”把“乡村振兴——让农村美起来”作为主题,日前,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乡村振兴的三个方面——“生活美,环境美,乡风美”,到章丘区展开一系列调研,并进行集中“商量”。大家就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产业先行、筑巢引凤实现乡村“生活美”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只有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真正让农民生活“美起来”。

  作为第五专题“商量”的调研地点,章丘区的施家崖村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生活美”的样板,用一个词形容这里的变化,那就是“蝶变”。

  曾经的施家崖村是个有名的经济“空壳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村发展。在一家草莓采摘园,当被问起为什么回来的时候,一位大姐脱口而出三个字“政策好”。

  “有好政策才会有好日子”,让农民富起来、让村民的日子美起来,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的支农政策。在政策支持下,村民积极探索致富增收的路子,但同时也不免存在疑虑,“土地流转到期了,荒山承包到期了,是不是继续延续?还是有一定的补偿?”“农业前期投资比较大,回笼资金比较慢,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影响也比较大,下一步在政策方面、扶持方面,是不是应该加大力度?”面对“商量”过程中村民代表提出的顾虑,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金岩为大家拿出一颗“定心丸”。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市里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使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在济南落地生根。

  有了好政策,产业到底应该怎么做?多年从事三农节目采访的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邵公礼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积极挖掘和培育优势资源,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市委党校教授吴学军对于这次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他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要切实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省农科院专家刘开昌认为,农业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支撑引领作用,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与龙头企业结合,在产前、产中、产后打造完美的产业链条;与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实现产业、科研推广的有机衔接,建立完善的技术链条。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施家崖村党支部书记张恒起对于特色农业发展最有发言权,“一个村想要生活美,必须得有自己的产业,但不能盲目投资,得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产品,才有自己的市场。”张恒起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在村里建起了藕池、果园、蔬菜基地和大棚,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使以前的“撂荒地”真正变成了富民强村的“聚宝盆”。

  “雁飞千里靠头雁”,张恒起这样的带头人是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张恒起看来,最根本的是人才。“今年我的女儿考大学,我多次和她商量,建议她考农大,回来帮我一下,但女儿不愿意,一句话回复说不愿受累。”张恒起女儿的答复,反映了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目前农村农业发展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农村硬件条件不断提升、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一定要破解人才瓶颈的制约。吴学军认为,应当从观念上改变认识,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再是身份上的意义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中所需要的农民是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还要形成一种社会氛围,要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的成就感,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的荣誉感。市政协委员邵洁还提出,人才引进还应该和招商引资共同去考虑。政府不仅要出台大学生返乡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加大投资,筑巢引凤,吸引优质企业。

  深挖资源、提升品质打造乡村“环境美”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章丘区垛庄镇的五彩山村,正是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质内涵。现场调研中,委员们在五彩山村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统一配发的印有美丽乡村字样的花盆,各色鲜花装点着庭院。分布在村中的民宿均由破旧的老宅改造而成,设施齐全,不亚于城市中的酒店。在这里,环境脏乱差的农村印象不复存在,五彩山村再一次体现出“蝶变”。

  在田间地头,委员们与地瓜种植大户马延鹏攀谈起来,“现在村容村貌变化太大了,旅游搞起来了,我们借着节假日可以销售农产品。去年红叶节期间我们两口子通过卖鲜地瓜、烤地瓜,一个月就创收5万余元。”五彩山村靠着环境的提升,带动了农民致富。

  “五彩山村的变化是村民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的,在济南,像五彩山村这样的村庄还比较多,我认为要在努力打造乡村旅游方面逐步摸索出一条道路,拓宽村民增收的渠道,更好地发挥绿水青山的作用。”市政协委员李明对五彩山村的变化颇有感触。“像五彩山村这样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靠山吃山的办法非常好。通过策划红叶节吸引大量游客,通过展销农副产品提升农民收入,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可以作为一个样板。下一步如果结合品牌宣传,效果应该会更好。”市政协委员邵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位于大山深处的五彩山村,通过发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打出了名堂。全国绿化奖章的获得者王安,花了20年的时间,把上万亩的荒山治理成了花果山。谈起初心,他说:“我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从小对山有着深厚的感情。20年前,垛庄还有很多荒山,别说是旅游了,就连垛庄人也不想上山。当时的靠山吃山就是开山炸石,严重污染了环境,老百姓很反对。现在的垛庄是绿水青山、红叶一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在邵公礼看来,王安是众多为五彩山村的蝶变作出贡献的村民之一。五彩山村的变化,体现了村民发展理念的变化,好的生态环境的确是农村发展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共识。

  除了自然环境之美,生活环境之美也是参与“商量”的委员、市民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道路好不好走、晚上路灯亮不亮、垃圾怎么分类、污水怎么处理等,这些环境问题看似是小事,却关系到老百姓每天的生活。”“生态修复再好也只是一方面,如果村里垃圾遍地、柴草成垛,自然环境再好,农村变化也不大。”“商量”现场的村民代表提出了相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金岩同样用一组数据说明了近几年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方面所做的工作。近年来,我市对农村贫困户的农房改造完成了1.3万余户;对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在全市涉农的91个乡镇街道、4321个村庄,基本达到全覆盖的标准要求。

  在“商量”过程中,除了如何实现“环境美”,委员们关注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对“环境美”进行提升。市政协委员李明提出,从五彩山村可以看出,济南的乡村振兴成功走出了第一步,但是还存在不足,比如规划比较粗、细节方面做得不够、民宿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等。邵公礼认为,乡村振兴就是要规划先行,目前五彩山村的基础设施应该继续完善,国内不少城市的乡村旅游在规划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针对委员群众反映的农村规划缺失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市委农办副主任黄延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入点:一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加强村庄规划,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推动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提量升级,提高标准,增强通行能力;三是大力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改善农村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四是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措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建设美丽家园。

  继承传统、弘扬新风构建乡村“乡风美”

  乡村振兴既要不断提升乡村的颜值,还要有更加文明的乡风底蕴。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成为本专题“商量”中“乡风美”话题的调研地点。

  走进三德范村,感受到的是古朴而有韵味。十条古巷道,巷口巷尾的石砌门上,中国人传统价值追求镌刻其上,明清时代的儒释道文化遗迹均有保存,百年以上的建筑比比皆是。村里建成了石刻博物馆,建立起村史档案馆,将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很好地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成为厚德育人的教材。

  深入村落,“礼运大同”的儒学歌声回荡在耳边,这里便是村中设立的“儒学讲堂”。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用生动的故事、村民听得懂的语言,传授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知荣辱、明是非的道德风尚在村中弘扬传播。

  调研当天,恰逢九旬老人张万花的生日,村干部拎着蛋糕亲自上门向老人表示祝贺。老人家中,亲人邻里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在这个拥有60多口人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中,敬老孝老的家风渗透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

  在三德范村,委员们真切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风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大学教授开设的儒学讲堂,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在李明看来这是文明乡风代代传承的结果。

  “对于培育文明乡风,我的理解就是应当润物细无声,用良好的家风来涵养文明的乡风。”邵公礼说,“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纯朴民风。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乡风建设促成了文明乡风,这是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

  对于如何继续发扬乡风文明,李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坚持传统,五千年的沃土所产生的美德要继续弘扬,同时挖掘开发村里的历史文化遗迹,发挥好它们的教育作用;其次要宣传好典范,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最后要开发新的乡贤文化,大力弘扬新时代的乡风。”

  黄延仁表示,下一步工作中,我市相关部门将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集思广益、真抓实干 共建美丽乡村

  在乡村振兴中,生活美是基础,环境美是塑形,乡风美是内涵。对于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吴学军认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以人为本,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邵公礼提出,实现乡村振兴不但要考虑到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外在的推力,更要激发内部的动力。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一定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政府部门代表,黄延仁表示,本专题“商量”过程中,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提出了很多好思路、好意见、好办法、好建议,对推动全市的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济南样板,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着力实施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行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乡村文明建设行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行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来日可期,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市在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文化内涵、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等方面积极进取,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在全市形成强大的合力,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切实做好美的文章,不断增强新时代农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有关媒体对全程录制的现场“商量”和集中“商量”素材进行编辑制作,已于5月26日在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舜网等媒体播出)。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