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起来!即墨推动美丽青岛建设从治水开始

2018-05-21 15:43: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张华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先民择水而居,聚成村落;再建美丽乡村,从水开始。

  素有“青岛后院”之称的即墨区,从去年起,兼顾城市与农村全面实行河长制,设立河长公示牌951块,区、镇、村三级近千名河长走马上任形成“治水网络”,全面开展“清河行动”“河库整治行动”,使全区河库整体环境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善,一幅幅水上景观让城市和乡村灵动了起来。

  不妨以即墨重大项目“汽车产业新城”所在地—— 即墨区龙泉街道 为例,看其如何以水为媒,实施美丽乡村行动,推动美丽青岛建设。

  

  龙泉河柳林段

  日前,当记者来到 即墨区龙泉街道张家庄村 时,挖掘机正在村东河道内紧张作业,清淤、开挖、筑堤,原本淤塞的莲阴河逐渐被清理出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重新流淌起清凌碧水。而在不远处相邻的台子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张立太正在村东沿河徒步巡视。他早已征得几户村民的同意,将他们在河岸上种植的几亩菜地进行调换,只等着施工队结束张家庄工程后转移到台子村,开展河道整治。

  即墨区龙泉街道镇村建设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侯宾介绍说,台子村和张家庄位于王圈水库河畔,拥有传统质朴的胶东民居,还有龙山文化古遗址,两村不仅紧邻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而且处于青岛蓝谷和即墨经济开发区之间,未来几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今年,龙泉街道将两村确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根据规划,两村今年将以河道修复为起点,恢复河岸田园风光,营造开放性的滨水景观,为社区居民与游客提供集湿地景观、运动、文化、探索教育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空间。

  “有水出灵性,乡村美不美,关键看治水。” 即墨区龙泉街道 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总河长王永刚表示。以前,村庄河道往往是农村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城乡环卫一体化虽然实现全面覆盖,但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却集中在村庄内部,村外河道一般未被纳入管护范围。去年5月起,龙泉街道按照区统一部署,构建了“镇级河长—村级河长”二级河长组织体系,并在龙泉河、莲阴河和27处塘坝开展了大规模“清河行动”,让辖区内36.2公里河道的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青岛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这些唤回清流的河流,成为一个村庄开启发展新篇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治好了河,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还能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收入,大家都盼着呢!”张立太说。他的这一愿景并非空想,而是有多个现实的样本摆在眼前:俞家屯村修复绕村河道,沿河打造葡萄、梨、桃子等乡村采摘旅游线路,改善了村居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收入;汪汪泊村整治穿村而过的一条水渠,沿水打造清溪景观带,设置观景亭台、花墙水帘、喷泉广场,成为薯片加工、花木维护、服装加工等技能工人扎堆的产业生活区;柳林村依托紧邻汽车产业新城核心的区位优势,整治柳林湖、龙泉河,沿水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餐饮采摘、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达到4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

  正因如此,作为每日最“亲近”河流的村级河长,张立太打心眼里想干好“河长”这份工作。他每天闲着没事儿就到河边逛逛,只要发现有杂草秸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问题,就拿出手机拍张照,上传到由街道主要领导、河长制联系单位、村级河长及保洁公司参与的“河长制微信工作群”。保洁公司负责人从群里看到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清理,结束后再拍照传回微信群,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从“河长制”到“河常治”,要靠河长们的满腔热情,更要靠一套长效管护机制。据龙泉街道党工委委员、副总河长于正伟介绍,龙泉街道正在探索完善河库长效管护机制的多项举措,例如:办事处与一家保洁公司签订常年服务协议,在原有200余名城乡环卫保洁人员的基础上,每年再增加投入20余万元,配备不少于20人的河库巡护队伍,每3公里河道设定一名河库保洁管护人员,实行“分段管护、每日两巡,责任到人、问题追究”,常年对辖区范围内河库水面漂浮物、岸边垃圾进行巡查清理;设定各级河长廵河“硬指标”,镇级河长每旬巡河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柳林村、汪汪泊村、俞家屯村和河道水量丰富、水面宽广的一些村庄,村级河长则是一日一巡,并形成巡查记录,提交街道存档;建立“龙泉河长制微信工作群”,形成较为完善的“河道巡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督查落实”闭环管护机制;建立考评制度、责任倒查制度和通报制度,根据督查检查情况对各级河长及保洁公司履职管护情况进行打分、排名,考核结果与保洁公司和管护人员的工资报酬挂钩,并在街道范围内进行通报,纳入对村庄的考核……

  “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建起金山银山。”即墨区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龙泉街道是即墨推动美丽青岛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清河行动”中,即墨区已集中清理区级重点河道610公里,清理垃圾7100余吨。下步,即墨区将开展河库(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组织开展河库整治行动问题“回头看”,继续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实施流域系统治理和生态河道综合治理。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于正阳 徐伟 文/图)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520当天济南五区236对新人领结婚证,有人凌晨就排队

    结婚_副本.png

    “5月20日”谐音“我爱你”,也叫“表白日”,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当天登记结婚。”历下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刘刚称,今年“520”恰逢周末休息日,登记处取消假期,特意加班为新人们颁证。据刘刚介绍,“520”当天,85对新人在历下婚姻登记处登记领证,登记人数是平常的五倍。[详细]

    05-21 08-05齐鲁壹点
  • 500份海水稻在青“同田竞技”,成熟后进行选育推广

    水稻_副本.jpg

    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20日迎来今年首次海水稻试验田插秧,以扩繁耐盐碱水稻种子量,这标志着当地的海水稻田间选育工作正式启动。5月20日,技术人员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盐度试验田扩繁区内插秧。[详细]

    05-21 08-05齐鲁壹点
  • 收下这张济南泉水游步行线路图,济南人自在又自豪!

    旅游图_副本.jpg

    抖音和陈小熊的《济南济南》,让美丽的泉城火了一把。5月20日,在这个最适合表白的日子,“十里清泉·自在济南”最美泉水游步行线路,给读者和外地游客献上最美、最实用的泉水游攻略,这是我们对这座城市最真挚的告白。本报“十里清泉·自在济南”项目组负责人介绍,“外...[详细]

    05-21 08-05生活日报
  • @青岛人 端午节放假通知来啦 还有这些好消息(图)

    端午节_副本.jpg

    跨海段合龙  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国内首座节段拼装双线跨海铁路大桥——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跨海段合龙。[详细]

    05-21 11-05青岛日报
  • 国内首座节段拼装双线跨海铁路大桥今日在青岛合龙

    5月20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国内首座节段拼装双线跨海铁路大桥——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跨海段顺利合龙。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全长8.9公里,是全线唯一一个跨海大桥,也是全线最长特大桥。[详细]

    05-21 15-05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一带一路上的青岛企业】青岛港:“双渠道”加速全球布局

    记者 傅学军 摄  当下的青岛港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港口和国际港口码头运营商。今年3月,青岛港与中远海运港口共同在香港设立海路国际港口运营管理公司,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码头运营管理平台。[详细]

    05-21 15-05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