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青岛市3个家庭获颁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5月15日为“5·15”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1000户全国五好家庭。青岛市共有三个家庭获得表彰,分别为即墨区李莲英家庭、崂山区王勤才家庭、西海岸新区刘晋锋家庭。
据了解,全国五好家庭评选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亿万家庭参与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细落小落实,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记者 刘萍)
相关链接:“五好家庭”事迹
伺候病媳十年整,善良婆婆赛亲娘
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梅家庄村年仅43岁的蓝花英已患运动神经元(肌肉萎缩)十年,自八年前开始生活便无法自理,而她的父母也早已去世。如此年轻便得了这种病,很多人为她惋惜的同时也钦羡不已,因为她有一位胜似亲妈的好婆婆。
2004年,蓝花英与丈夫经人介绍结婚,婆媳俩关系融洽至极。“我们以前相处得很好,整天笑得肚子疼。”婆婆李莲英这样形容婆媳关系,说罢俩人对视而笑,爽朗的笑声与明媚的笑容让人很难与她们现在的处境做任何联想。
十年前,儿媳蓝花英右腿走路时出现异常,甚至还会摔跤,最初没太在意,后去多家医院诊治,均不知是啥病。这种情况越发严重,直到2011年被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即所谓的肌肉萎缩,随后被判“死刑”:国内目前并无药物治疗该病。
随着时间的流逝,蓝花英的肌肉萎缩越发严重,如今的蓝花英只能躺在炕上,喝水被呛着是常有的事,说话也越发口齿不清。然而这些年家里人一直未放弃对蓝花英的治疗。“只要听说哪里有偏方可以治疗,我们便去。”李莲英说。由于都是偏方,并非从正规医疗机构买的药,因此所有花费均无法报销。
随着病情的加重,蓝花英身体免疫力越来越差,温度稍低便感冒,婆婆只能小心又小心地伺候着,生怕让儿媳妇本就“单薄”的身体雪上加霜。每次吃饭,婆婆都先喂蓝花英,这一顿饭一吃便至少四十分钟,期间婆婆会将外面的事情告诉蓝花英,等媳妇吃完了再自己吃。白天大小便也全由婆婆侍候。
“不管什么方子,我们都要治疗,孙子还小,只要儿媳妇还在,孙子进门就还有个‘娘”喊着,这个家就还完整。” 68岁的李莲英语气坚定的说道。
2014年,李莲英被评为即墨市“德耀即墨”道德模范。2015年,李莲英家庭被评为齐鲁“最美家庭”、省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荣誉称号,她的感人故事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无不令人动容。
青岛崂山王家村 王勤才家庭事迹简介
在最新出炉的山东省“最美家庭”名单中,王家村社区居民王勤才一家榜上有名。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一家人却多年坚持做着一件不普通的事情——无偿献血、挽救生命。其实献一次两次血并不是稀罕事,但是王勤才和两个女儿却能坚持七八年甚至十几年,更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女儿的血型都是RH 阴性血,大女儿还是AB型,算是“熊猫血”中的“熊猫血”。只要有需要,血站一个电话,父女三人随叫随到,这种大爱感染了许多人。
王勤才今年67岁,是一位朴实、憨厚的王家村社区居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为社会奉献爱心的较高觉悟值得人们为其点赞。他1998年3月第一次献血,到2005年6月,因为年龄原因退居“二线”。七年里,王勤才共献血32100毫升,相当于把自己全身的血液捐献了6遍,先后荣获“全国无私献血最高奖——奉献奖金奖”、“全国无私献血促进奖”、“全国无私献血特别促进奖”等10余个奖项,被评为崂山区“道德模范”、“崂山好人”。在他的家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
1998年3月,王勤才在东海路一家公司打工,偶然在报纸上看到血库缺血的新闻,他毫不犹豫地请假打出租车来到青岛市中心血站,参与了人生第一次献血。“第一次献血,我是瞒着老伴邵桂芬的,后来她知道后,也很支持我。”王勤才笑着说。
那时,手机还没有普及,通讯主要以座机为主。打工之余,王勤才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山坡上忙活庄稼,妻子邵桂芬只要一接到血站的紧急电话,就赶紧跑到坡上通知他。后来,王勤才当起了护林员,勤恳工作的同时,只要血站有需要,他就请假打车赶去献血。紧急情况下,王勤才一般都是献血小板,7年里,有34次紧急通知,他共献了360个单位血小板。而且平时,他和老伴看电视和报纸时,随时关注流动血站的去向。王勤才得知李村有个流动血站,他只要去赶李村大集,就会顺便献血。
“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大事,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能多救一个人,我心里就很高兴。”朴实的王勤才没有花言巧语,有的只是一颗满腔热血的心。妻子邵桂芬也是如此,她说因为自己身体原因,不能参与献血,很是遗憾,但是她很支持老伴和女儿。
说到两个女儿,王勤才老两口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大女儿王俊霞与二女儿王俊云今年分别37岁、30岁,姐妹俩受父亲影响,也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王俊霞20岁时,在父亲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血站献血。一个周以后,他们收到一封信,得知王俊霞的血型是RH 阴性血,且是AB型,可谓“熊猫血”中的“熊猫血”。二女儿王俊云一过18岁生日,也跟随父亲来到血站,一周后同样在收到的信中得知是RH 阴性血。
姐妹俩和父亲一样,只要紧急情况用血,俩人二话不说立即到场。大女儿王俊霞现在住在即墨,每次接到血站电话需要献血时,她都立即打车赶过来,每次都要花费近200元的车费,血站也只能给报销一部分,但她却从没有任何的怨言。有一次,一位RH阴性AB型血的病人在手术中突发情况,需要大量输血,王俊霞接到电话后,立马从即墨打车直奔医院,为成功挽救这位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大女儿的血型在熊猫血中也是很稀有的,平常需求量不高,但现在她的献血量也已经达到5800毫升了。小女儿王俊云的献血量也已经达到了10600毫升,包括全血4000cc、血小板7个单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 刘晋锋家庭事迹简介
39岁的刘晋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92426部队某仓库副主任,中共党员。11年来,刘晋锋及家人用真情尽心尽孝失独夫妇郑广文、王书香,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让亲情超越血缘,用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榜样践行军爱民这个“特殊战场”,坚守着“我为你们养老”的铮铮诺言,将军民融合这份“真情胜似亲情”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书写了一段“最美”的感人情缘。
11年前,刘晋锋从战友口中得知老年夫妇郑广文、王书香不幸失独的遭遇后,军人强烈的责任感让他萌生了照顾两位老人的念头。第一次的走访,第二次的交谈,第三次的散步,刘晋锋一步一步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此心里也多了一份牵挂。两位老人搬新家没有取暖设备,在家里冻得裹着大棉衣,刘晋锋到商场买了取暖器放到老人的屋里,给老人送去寒冬里的一缕阳光;他想方设法陪伴老人从失子之痛渐渐走出来,陪伴成了最温暖的尽孝;他第一时间赶到坐公交迷路的老人身旁,守护让真情超越血缘。
他的家人也全力支持,刘晋锋的父母每次从老家滨州来青岛,他都会把郑广文夫妇叫上一起聚餐和游玩,两个家庭通过这个共同的儿子,感受着一种大家庭不是真情胜似亲情的温暖。好几年的春节,刘晋锋想与郑广文夫妇一起过年,也得到了自己父母的支持,但最后硬是被郑广文夫妇“赶”回滨州老家。平日里照顾他们的时间远多于照顾他自己父母的时间,更能感受到过年父母同子女团聚的心情,一声简单的“爸爸妈妈”足以让两位老人幸福的泪开花。
刘晋锋与两位老人长达11年的特殊亲情,还是因为老人偷偷寄给部队首长的一封感谢信,信的内容是老人要向部队感谢她的“儿子”刘晋锋,感谢人民军队教导下的优秀的子弟兵。刘晋锋学雷锋做好事,11年义务照顾失独老人的事迹,就这样才渐渐地被人所知晓。
刘晋锋本人及其家庭先后荣获“三等功”、“嘉奖”“优秀指挥军官”、“优秀党员”、“优秀干部”、“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文明家庭”、岛城“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等荣誉。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济南市中区城市更新局日前发布通告,对除尘设备厂棚改项目进行二次冻结。根据章丘区政府日前发布的“章征告〔2018〕4号”房屋征收决定公告,章丘区世纪西路北延线西侧原罐头厂棚改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已正式启动。[详细]
□新华社发 前4个月,青岛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总值93.1亿元。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及国内工业产能提升等因素影响,青岛市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口大宗商品21.6亿元,增长1.2倍,进口机电产品2.6亿元,增长3.4倍。[详细]
在汉峪金谷片区地下有一条既连接地下车库,又与城市道路相连的地下环路。济高控股设计管理部市政交通及给排水专业负责人史帅告诉记者,地下环路建成后,将采取逆时针单向行车。[详细]
济南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前期的大数据调研分析,分为三个等级对共享单车进行日常视频巡检。为了治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交警利用蓝牙技术,在繁华场所、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设置禁止共享单车停放的“电子围栏”。[详细]
据悉,15日早8时至16日下午5时,全市平均降水量36.7毫米,最大点黄岛区大村76.0毫米;各区市平均降水量分别为:黄岛46.8毫米,即墨37.8毫米,莱西35.0毫米,平度34.0毫米,胶州33.4毫米,市区29.5毫米,城阳29.1毫米,崂山26.3毫米。[详细]
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增长势头强劲。青岛海关5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青岛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口总额达到4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9.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