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雅淇
“十年前救灾的情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坑坑洼洼的路面都是灾区群众撤离的脚印,我们是踩着他们的脚印逆行进入灾区的。”说起十年前的往事,陆长春有些激动。坐在他身旁的都是当年的战友,不少人眼里泛起了泪花。
在11日上午举行的省公安消防总队“5·12”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官兵座谈会上,十年前参与救援的34名山东消防官兵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追忆千里驰援汶川的难忘经历和感人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时任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的周志军第一时间接到命令,马上集结队伍,13日就飞赴灾区,成为四川省外最早进入灾区的专业化救援队伍。
据介绍,除了第一批飞赴灾区的救援队伍外,14日、15日两天,又有两批山东消防队员飞赴灾区。三批消防队员加起来共771人,来自全省13个消防支队。
陆长春是第二批救援队总指挥,他带领的406名战友刚到都江堰,便接到上级挺进映秀镇的命令。两地直线距离只有34公里,他们艰难地走了17个小时。
白天烈日烘烤,晚上大雨倾盆,抗震救灾的消防官兵几乎没有休息。“被埋群众虞锦华的救援难度最大,她被埋169多个小时,我们用了近60个小时才把她救出来。”陆长春说。
“到达映秀后,看到遇难者遗体,看到老人孩子对着废墟哭,我当时就蒙了。”参加救援的李晓改哽咽了。映秀发电总厂有两名女工被埋尚有生命迹象,消防官兵从废墟打开一个只有40多厘米的洞口。“当时救援中不断有余震,我就用身体挡住滚动的石块,怕石块掉落堵住洞口。”李晓改还主动请缨,身体倒立着进入洞口救人。成功把人救出,李晓改事后荣立一等功。
抗震救灾期间,山东消防官兵奋不顾身、以命搏命,抢救出被埋压人员130人,营救被困人员2780余人。
当年千里驰援汶川、浴血奋战一线的山东消防官兵,如今有的已光荣退役和退伍,但他们的故事仍在战友中间口耳相传。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雅淇
刘兵认为,山东要用足用好用活“三农”各项政策,创造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政策环境。做好优秀乡村文化融媒传播,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公益广告,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详细]
(记者 刘自锐)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中获悉,山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2022年,力争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详细]
11日,济南公交总公司传来了好消息,继支付宝、微信扫码乘车后,银联云闪付也来了。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优惠活动开始后,银联支付3种方式里,手机闪付和银联二维码支付可享每天一次1分钱乘公交机会。[详细]
央视网向海深挖“新动能”: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中新社青岛5月11日电。用杨杰敏的话说:“这可以说是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详细]
其中,赞助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授予峰会特别赞助商称号;赞助金额200万元到500万元的,授予峰会高级赞助商称号;赞助金额50万元到200万元的,授予峰会赞助商称号。禁止任何部门、单位或组织未经授权以峰会的名义接收赞助,禁止任何企业、单位或组织未经批准许可,使用峰会...[详细]
今天下午,“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大众报业集团联合山东友谊出版社向北川捐赠由本报记者贾瑞君所著《印记——一个新闻记者眼中的北川十年》1000册,以此展现北川新貌和北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铭记鲁川两地结下的深厚兄弟情谊。今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将贾瑞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