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船携“潜龙三号”返青 带回这些试验成果

2018-05-04 09:38: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郑文斌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5月3日上午8时20分,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携“潜龙三号”潜水器,稳稳地停靠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历时45天,总航程6208海里,“大洋一号”船在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上得胜归来,带回了丰硕的海试与调查成果。据悉,本次海试工作分A、B两航段执行。其中A航段完成了“海龙”系列潜水器海试试验,B航段完成“潜龙三号”的海试试验及应用。“大洋一号”船上深海装备取得了哪些试验成果?记者带您一一打探。

  

  “大洋一号”船返青。周光辉 摄

  

  “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潜,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和丰富调查资料。周光辉 摄

  “海龙”系列完成8次下潜试验

  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表示,本航段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共计完成8次下潜。其中,“海龙III”潜水器下潜5次,完成4500米级深潜试验;“海龙11000”潜水器下潜3次,完成3000米级下潜试验。“海龙”系列潜水器的航行控制、取样作业、水声通信等功能经过全面测试,潜水器运行状态良好,各项参数达到设计标准。初凤友认为,试验获得的相关试验数据与操作经验,将极大推动“海龙”系列潜水器的发展,为其最终的业务化运行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科考的作业能力和效率。

  “潜龙三号”下潜成功率百分之百

  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表示,本航段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共完成4次下潜,下潜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海试中尤为不易。

  据悉,“潜龙三号”的4次下潜中,前两次下潜为海试潜次,分别完成了综合性能试验和最大续航力试验。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潜龙三号”最大续航能力取得了突破,在2节速度下续航力达到42小时48分钟,航程达156.82公里,创下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此外,包括最大工作深度、无动力下潜/上浮速度、巡航速度、最大航速、最大续航力、测深侧扫声纳、光学探测、水体探测、卫星通讯、水面航行/定位和回收等50项技术指标接受了全面检测。

  后两次下潜为试验性应用潜次,分别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与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大面积科学调查。近底调查时间共64小时,总航程超200公里,“潜龙三号”获取了丰富的水体探测和近底磁力数据,带回了大量高清海底照片。同时,自主潜水器和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也为探索潜水器跨区域探测作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B航段领队韩喜球表示,“潜龙三号”高效稳定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调查能力和效率,有望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贡献更多原创性成果。据悉,“潜龙三号”停靠青岛之后将进行一系列设备验收工作,同时为后续试验做好准备。

  大洋协会:将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这次海龙、潜龙深海装备的成功海试和应用,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发达国家长期控制封锁的深海技术领域,依靠自主创新、集成发展的重大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海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产品化开发制造能力。伴随国家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将向着全海深、智能、绿色、大数据方向进一步推进。未来,我们将通过发展“深海深地”钻探的“深龙”技术,海底、水体、海面、太空、陆基一体的“云龙”技术,绿色高效海底资源开发的“鲲龙”技术,全面推动我国深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可望通过企业化运作和技术整合,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以有效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记者 郑文斌)

  大国重器显神威

  ——走近我国自主研发的“潜龙三号”

  潜尽深蓝临碧渊,龙宫霞紫蔚天仙。三千凝绿镶衣袖,号属丹青会毫巅。这是“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题在船舱内宣传板上的一首藏头诗,诗的首字连在一起就是“潜龙三号”。诗中,要上九天揽月,要下五洋捉鳖的气魄胸怀尽显,而这气魄的由来,无疑是“潜龙三号”的成功海试带给他的。下面,记者就带您了解“潜龙三号”的魅力。

  

  潜龙三号。周光辉 摄

  “潜龙三号”具备强大探测功能

  据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介绍,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而“潜龙三号”的工作,就是对深海资源进行大范围精细探测,更好地为大洋资源勘查和深海科学调查服务。

  “潜龙三号”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健表示,下潜前,科研人员会在“潜龙三号”的“大脑”中植入参数和使命配置,然后用吊车将其放到水中;之后解除吊车和潜水器之间的联系,“潜龙三号”就能够下潜到指定区域。

  刘健介绍“潜龙三号”的工作原理,“它身上安装了下沉压载铁和上浮压载铁。下水后它依靠自身重力下潜。下潜到预定深度后,它自动抛掉下沉压载铁,然后开始作业。完成作业后,它会自动抛掉上浮压载铁,实现自动上浮,工作人员再通过遥控挂钩或抛绳等方式将它回收到母船。”

  刘健说,别看它长得像条萌萌的“小丑鱼”,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具备微地貌成图、温盐深探测、甲烷探测、浊度探测、氧化还原电位探测、海底照相,以及磁力探测等热液异常探测功能。

  刘健说,“小丑鱼”的4个‘鳍'是4个可旋转舵推进器,靠操控推进器灵活前进后退、上浮下沉;“尾巴”上安装的是磁力探测仪;“嘴巴”是前视声呐,可以将潜水器采集的声学数据转化为图像,用以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随后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自主转动和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业。

  续航能力42个小时,最大航速3节

  “‘潜龙二号’和‘潜龙三号’更像一对双胞胎,外形和体重几乎都一样。”刘健说,两者均可在复杂的地形下运行,“潜龙三号”是在“潜龙二号”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

  比如,针对原来一些电子设备能耗较高的问题,新的潜水器进行了改进;国产化程度更高,惯性导航系统等核心部件由进口改为国产;推进系统噪声降低、抗流能力得到加强;声学成像质量得到相应提高。此外,“潜龙二号”最长可工作30多个小时,“潜龙三号”续航能力达42个小时,同时最大航速达到3节,远超验收要求的2.5节。

  刘健说,“潜龙二号”“潜龙三号”主要是以探测深海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等为主要任务,可以在地形起伏上千米的地方完成约30平方公里的探测作业,“潜龙三号”的各项指标更优,因而在探测面积、探测效率上更有优势。为了实现在复杂地形的探测作业,“潜龙二号”“潜龙三号”都采取了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这种设计,依据的是水动力优化计算的结果,有利于它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垂直面爬升,同时具备水面航行能力。”刘健说。

  “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领队韩喜球,曾在印度洋海域从事深海热液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多年。她表示,“潜龙三号”的研制,将使海底资源探测能力如虎添翼,将显著推进我国海底资源探测进程。

  未来,“潜龙”家族规模将更大,工作模式将是多台协同水下作业。“它们可以开展集群作业、协同作业。一船带多个潜水器出海,可以节省成本、更有效率。”刘健说。

  (记者 郑文斌)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获11项政策红利!快来看获奖名单及激励措施

    11.jpg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17年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5个省(区、市)、82个市(地、州、盟)、116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4项奖励...[详细]

    05-04 07-05新华社
  • 济南CBD五座超高层塔楼,又有一座揭开面纱

    11.jpg

    济南CBD的消息备受市民关注,尤其象征“山、泉、湖、河、城”的五座超高层塔楼,更是时刻牵动着泉城市民的心。5月3日,济南市规划局公开了“湖”的设计方案,揭开了又一座塔楼的神秘面纱。 [详细]

    05-04 07-05新锐大众
  • 让济南这个城市变得更漂亮,沿街机关单位要拆墙透绿

    11.jpg

    城市的颜值提高,不仅让市民和游客感到赏心悦目,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在此次城市提升“十大行动”中,济南将通过多项措施,让城市变得更干净、更漂亮、更加有秩序。  [详细]

    05-04 07-05齐鲁晚报
  • 一季度鲁股成绩单发布,看看哪些股票分红力度大

    11.jpg

    截至4月30日,我省193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山东地矿外,其余192家已发布一季度报,共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87亿元,同比增加66.94亿元。 [详细]

    05-04 07-05新锐大众
  • “泉城蓝”刷屏 济南到底用了啥招? 铁腕治霾是重点

    务实治霾“人努力”才是治霾决胜因素  2016年12月13日,环境保护部(现为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当年11月份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济南位列第55名。通过源清单和源解析结果,济南认清了PM10是造成全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杀手”,继而展开了一场自上而下、全民皆兵...[详细]

    05-04 09-05舜网-济南日报
  • 扩散!青岛多个重要路口通行规则有大调整,开车必看!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路口通行效率,青岛交警近期在多条道路渠化了可变车道,提醒过往驾驶人请注意观察可变车道指示牌,选择正确车道通行。为合理分配左转与直行车道数,保证左转及直行的通行效率均不受影响,交警部门在南进口第2车道实施可变车道。[详细]

    05-04 09-05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