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井立迁在维修垃圾车。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通讯员 徐会香
19岁那年,井立迁来到青岛打工。他从一名轮胎修理工干起,14年如一日,凭着韧劲潜心钻研维修技能,如今已是维修垃圾中转车辆的“顶梁柱”。近日,记者走近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垃圾中转车维修工井立迁,聆听这名平凡劳动者背后的故事。
维修垃圾车的“拼命三郎”
4月25日早上不到8点,33岁的井立迁就早早来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此时,厂里已经停了好几辆需要维修的垃圾中转车。“先把快修的活自己赶紧干完,等其他同事上班了之后,再把需要合作的活分配一下,这样效率更好。”井立迁说着,十分利落地钻进一辆垃圾中转车的车底。
井立迁不怕脏累、特别拼是出了名的。他常年与垃圾转运车打交道,日复一日地在垃圾转运车底下排查故障。由于长期运送垃圾,垃圾车的损耗率特别高,经常发生漏液或堵塞的情况,因此他平均一天需要维修十几辆垃圾车,最忙的时候一天甚至要维修二十几辆垃圾车。有时车在半路抛锚了,车里还装着垃圾,他照样得爬到车底下维修,不仅有臭味,垃圾污水还会滴到头上和身上。修车后从车底下爬出来的井立迁常常展现这样令人难忘的形象:胳膊、脸上、脖子上全是油污,头发上、身上也沾满了垃圾、土灰,污水还把衣服染得绿一块黑一块,变成了一个现实版的“绿怪物”,因此,他的工作服成了永远也洗不净的“油污服”,而且经常遭到孩子的“嫌弃”。
井立迁的正常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时30分至晚上6时,但由于有些垃圾车在晚上作业,遇到故障也要马上赶到现场维修。“经常是晚上刚睡下,就被电话铃声吵醒。修完回来,刚躺下,电话又响了,有时一个晚上被叫醒四五次。”为了能及时修车,他的手机铃声从来不调成震动或静音。
身怀绝技拒绝高薪聘请
2004年3月,19岁的井立迁高中毕业没多久,就来到青岛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随着环卫设施投入加大,以往单一机械式的垃圾中转设备、车辆逐渐被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设备、车辆取代,维修工作难度也在加大。为此,学历不高的井立迁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凭着一股钻劲,他掌握了专业知识,熟悉了解了各类新式设备、车辆的技术性能,成为一名维修的行家里手。井立迁还在实践中成功进行了3项技改,先后牵头完成了车辆边灯改造;完成了车尾接油盒改造;完成了容器后门密封改造。
14年来,井立迁凭着扎实的工作,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维修能手,累计共维修垃圾车4000余辆。目前,环卫物流园共有垃圾车维修工13名,需要负责37辆垃圾转运车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其中,有3位已经是面临退休的老师傅了,维修工成了最紧缺的工种。很多维修工都受不了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凭借着较娴熟的维修技术纷纷离职。有不少的汽车修理公司想高薪聘请井立迁,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说,“在外面干虽然每月能多拿几千块,但我在这里干了10多年,和师傅、同事们朝夕相处,早就像家人一样了。”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经全面展开,重中之重是围绕“以四新促四化”,发展壮大“十强”产业集群。“10+3”协调推进体系由龚正省长牵头抓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定期督导。[详细]
新近,省公务员考试结束,应届毕业生已经撤出了大学自习室,取而代之的是新一批学生。齐鲁晚报进行的样本调查显示,一个班级考研考公务员的人数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似乎不着急找工作了。[详细]
●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在省、市纪委监委网站、手机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开设两节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专区,鼓励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四风”问题线索;●紧盯内部食堂、培训中心、驻外地工作机构等薄弱环节,严防相关单位借过节之机搞请客送礼、公款吃喝;[详细]
日前,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厅获悉,《济南市生活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正式印发,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我市对各县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实行总量控制,以现有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为定额总量,由市城管部门核定各县区“定额指标”。[详细]
在派出所的民警活动室,还专门设置了一处“中医健康角”,工作闲暇,刘永健就发挥自己所长,给同事们解答健康问题。如今,刘永健成了所里的“红人”,年轻的同事们对这位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热心助人的大哥很是敬佩,与此同时,刘永健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详细]
4月26日,市人社局印发通知,调整了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最新药品目录。对自付比例30%以上的乙类药品和自费药品,须经病人或家属签字后使用,凡未经病人或家属签字使用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