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城市环境规划:49个海湾分级 构建通风廊道体系

2018-04-24 07:53:00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朱颖

  青岛新闻网4月23日讯(记者 朱颖 实习记者 孙悦)两年后,青岛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将达85%!青岛新闻网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市政府批准,青岛发布《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

  根据规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定位为基础性规划,强调环境空间管控。规划范围为青岛市全域,陆域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12240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0年,远期目标年为2030年,并展望2035年。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着眼于生态城市、美丽青岛的战略目标,系统研究确定资源环境承载上线、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实施“多规合一”,引导城市发展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202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

  《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管护,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入海河流达标率53%。环境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重点区域建设与环境保护基本协调,重点环境风险源得到全面管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完善。

  到2030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根本好转,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入海河流达标率100%。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城林田海岛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

  展望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环境质量大幅提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全面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确定4大领域7方面26项指标

  《规划》包括10章、24节、75条。规划主要内容包括6个部分。

  系统分析青岛市未来发展形势,制定总体目标。研究了青岛市环境及经济区位条件,在长周期尺度内分析了青岛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演变历程与形势。横向比较分析了青岛市与国内外47个同等城市的环境经济竞争力,提出规划总体目标及2020年、2030年分阶段规划目标,确定生态环境安全、环境资源承载、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公共服务4大领域7方面26项指标,其中10项为底线指标。

  根据青岛市实际情况,划定生态保护空间。充分依据青岛市自然规律、生态环境格局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系统识别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生态敏感区及生态脆弱区,划定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占比25%的生态空间。

  构建“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管控体系

  实施气、水、土、声等环境空间管控。根据青岛市气候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地形地貌、开发格局和现状空气质量,将全市划分为大气环境核心保护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三类大气环境管控区。

  根据自然汇流特征、水环境功能、水质状况和污染源分布,构建“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管控体系,将青岛市43个流域划分为220个控制单元,划分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控制区、水源涵养控制区、城镇生活控制区和农业面源控制区四类。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分布及影响范围,划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类土壤环境管控区,农用地按风险状况划分为优先保护区、安全利用区、严格管控区,建设用地按照风险状况分为安全利用区、严格管控区。

  按照城市功能布局、重点噪声源和环境敏感目标状况,分为机场噪声控制区、工业噪声控制区和生活噪声控制区三类管控区。

  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畅通海陆风交换,控制廊道内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大气自净能力。

  一湾——胶州湾,保持胶州湾北岸大沽河河道、白沙河河道、红岛至棘洪滩水库、前海一线经青银高速至崂山水库西侧四条通风廊道。

  两翼——蓝谷、西海岸新区,蓝谷:鳌山湾温泉河和大任河入海口沿河道至河流上游、S215穿越崂山段两条通风廊道;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小珠山南麓至风河入海口,铁山水库沿铁镢山东侧至古镇口和董家口两条通风廊道。

  构建“河流、干渠、水库”清水通道体系,保持重要水源输送功能,维护优良水体,打造宜居水景观,保护水生态系统,其中饮用水源型清水通道包括25条河流(总长908公里),2条干渠(总长100公里),34个水库(总库容13亿立方米);景观生态型清水通道包括17条河流,总长422公里。

  构建南部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东部崂山、北部大泽山-天柱山之间的廊道作为一级生态廊道,依次构建二级生态廊道、一般廊道,形成纵贯南北的生态廊道体系,保护潜在生态廊道。构建大沽河干流防洪堤坝外缘线外侧200米,大沽河一级支流两侧50-100米,为母亲河生态廊道。

  将全市49个海湾分为三类

  坚持海陆统筹,制定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战略。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状况、功能与保护需求,实施海湾、海岛、海岸线分类管控,将全市49个海湾分为“三湾”、重点管控海湾和一般海湾三类;全市120个海岛分为特殊保护类、限制利用类和开发主导类三类;全域的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受损岸线和无序开发岸线三类。制定综合防治陆源污染、海水养殖污染、船舶港口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管控要求,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构建通风廊道体系,利于城市大气污染扩散

  通风廊道对于促进城市空气循环,降低空气污染,改善城市小尺度的风环境,特别是舒缓夏季的热岛效应,减低冬季采暖期雾霾发生的频率,发挥积极作用。近三十年气象观测显示青岛城区在城市化过程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2℃以上,平均风速减小了30%,风速的下降已成为引起雾霾和城市热岛加剧的原因之一。

  《规划》针对青岛城市化进程中热岛效应增强、城区平均风速下降的趋势,根据青岛规划用地建设方案和空气流场特征,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并提出控制廊道内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要求,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大气自净能力。通风廊道内容后续可纳入青岛市城市规划展示和管理平台,为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用地管理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

  划定生态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生态空间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城市空间。生态空间管制是中国国土空间管制的重要内容。《规划》依据青岛市自然规律、生态环境格局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划定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

  通过落实生态空间管控措施,可有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以及人居保障区。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土生态安全监测与监察体系、预测与预警体系和国土生态安全管控体系,为生态多样性、脆弱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山东有了首条洲际货运航线!比利时至济南直飞

    001.png

    21日晚8时,由比利时ASL航空公司执飞的3V811次航班从济南国际机场上空缓缓落地,标志着比利时至济南的直飞货机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此航班系“列日-济南-列日”洲际航线的货运飞机,是山东省首条洲际货运航线。[详细]

    04-23 08-04生活日报
  • 青岛邮轮母港挺进世界级 靠泊数量年均增长65%

    002.png

    青岛邮轮经济发展指数采用合成指数法,主要指标体系包括青岛邮轮靠泊艘次、游客总量码头岸线、人才、从业人数、地区发展水平等。根据青岛邮轮指数发展走势,可以看出近年来青岛邮轮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2017年指数走势明显上升,充分表明当前青岛邮轮旅游刚性需求巨...[详细]

    04-23 08-04青岛早报
  • 山东省出台19条举措规范发展PPP 加大已入库项目清理整顿力度

    1493868585651798_480_320.jpg

    据山东省财政厅金融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李学春介绍,山东PPP规模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发展规模固然重要,但规范发展更重要。在强化项目库管理上,健全项目“严进严出”制度,从严把关项目入、退库。[详细]

    04-23 08-04大众日报
  • 济南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存在4年的"限迁"政策终结

    ywdf6305947_dzzzz6_1491821484766_b.jpg

    21日,在济西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董先生将一辆开了6年的轿车,从东营市顺利转入到济南市,挂上了济南牌照。济西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非鲁A牌照的机动车转入济南分两种情形:一类是变更登记、第二类是转移过户。[详细]

    04-23 16-04舜网-济南时报
  • 青岛市卫计委提醒:警惕"微整形"变"危整形"

    又值医疗美容旺季,青岛市卫生计生委4月23日发布提醒,提示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非法医疗美容,别让“微整形”变“危整形”。在微博上以“青岛微整形”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相关的用户账号多达近百个,其中的博文更是数不胜数。[详细]

    04-24 07-04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省工商出台随机抽查计划和事项清单 将于7-11月份开展集中检查

    记者从山东省工商局获悉,近日,省工商局公布了《山东省工商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下称《清单》)及《山东省工商局2018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下称《计划》),明确了今年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表。[详细]

    04-24 07-04山东商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