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本报讯 我市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重点打好“生态、循环、绿色”牌,引导农民围绕绿色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总结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推动生态特色农业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工程及沼渣沼液利用、太阳能利用等生态循环示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市7个县(市、区)实施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面积达到96万亩。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减量化农业技术,截至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70%,水肥一体化面积15.3万亩;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00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20万亩次,农药使用量同比降低12%,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站点10处,推广双降解生态地膜2万亩。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发展农村沼气,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7.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联户沼气80余处,秸秆气化工程6处,年产沼气6000多万立方米,节约标煤4.6万吨。重点推广秸秆还田、生物反应堆、食用菌栽培、秸秆青贮、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等技术,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
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建立了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7%以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发布了“聊·胜一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2017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标”225个,新增基地面积117.4万亩,新增“三品一标”总数位居全省第二,绿色食品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投入要发挥“急先锋”作用,资金分配要迅速,更要科学有效益。通过“绩效+竞争”的分配方式,充分体现谁的综合绩效好、谁的工作积极性高就支持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的引导作用。[详细]
省级层面的引才品牌,山东还有“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活动,“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引才品牌化工程。这些人才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省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的互动衔接,开启市级层面品牌化引才、育才、用才的新格局。[详细]
11日,济南市房管局发布《济南市2018年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实施方案》,今年,济南将整治改造461个老旧小区,涉及10万余户居民。对2018年之前已完成的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详细]
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美好置业集团,计划共投资18亿在即墨、胶州建设三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生产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装配式建筑的绝大部分构件部件都是在工厂生产的,现场湿作业很少,能大大减少工地的扬尘,城市的空气质量会更好。[详细]
聊城地处平原,农田面积广阔,且人口稠密,宜林面积少,很大程度上成为造林绿化最大客观制约因素。为了激发社会造林活力,聊城市县乡都列出了专项资金推动国土绿化,一方面保障土地流转经费,另一方面用于造林补贴经费,推动社会资本造林。[详细]
4月12日上午,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介绍了《山东省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的出台背景、重点内容及我市做好《规定》宣贯的途径方式,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