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山东新动能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者”:不求回报,不讲待遇

2018-04-11 21:08:19 来源: 齐鲁网 作者:

  

  编者按: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仿佛春雷炸响,轰然解开人们之前有所期待并始料未及的疑问。会议处处对标,直面山东与省外差距。会议强调转变思想观念、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递出罕见而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即日起,闪电新闻客户端策划推出“汇聚山东新动能”系列报道,从他山之石、再展宏图、只争朝夕等角度聚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本期推出系列报道:汇聚山东新动能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者”:不求回报,不讲待遇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筹)副主任崔延涛,原先是济南规划部门的“老规划”,因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他的工作有了新变化。

  站在全国看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是“试验区”,站在山东看新旧动能转换,济南要闯出路子。北跨黄河战略的确定,让崔延涛等一批人成为先行区的“先行官”。

  参与先行区规划后,崔延涛每天都要跨过黄河上下班,建邦黄河大桥偶尔还会堵车。

  崔延涛说:“先行区要发展,最主要的一个基础设施支撑就是交通,尤其是跨黄河的交通。这一次新开工的‘三桥一隧’都是城市道路加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同步施工。根据市里的整体规划,将来黄河上一共是26座跨河的桥梁。”

  崔延涛主要分管先行区规划设计。在这里,有等待破土萌发的急切,更有追求规划完美的苛刻。在一次国内大学规划方案的交流汇报会议上,崔延涛看着对方团队的规划方案有些上火,没给对方留面子:“横七竖八排得满满的河道,这不是江南水乡。济南哪一个地方有这么个肌理?怎么能出来江南水乡的这个形态?这是一个产业区,怎么和这个产业容纳,这不是一个度假区。”

  崔延涛说,规划不是一个独奏,是一个合奏,有一个音符不好,那整个就不协调了。

  参与先行区规划建设的,有多支号称“国际队”、“国家队”和“地方队”的规划尖兵,大家一起进行着先行区建设的设计攻坚。

  崔延涛介绍了在这里工作的团队:“我们的麦肯锡团队从今年2月份就在这里驻我们现场,做我们的产业规划,非常辛苦。他们这种国际的设计团队,我们大约得有十一二家。SOM给我们做黄河的生态景观带的规划,SWECO给我们做中心区的城市设计,彼得·卡尔索普给我们做崔寨片区的城市设计。”

  而本地团队派到先行区集中工作的规划设计小组也几乎全是年轻人,崔延涛说:“可以说每一个来到先行区的人都是‘大侠’。按照‘大侠’的精神,不求回报,也不讲现在的待遇,就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

  平时,崔延涛和同事们还要频繁穿梭于黄河两岸进行实地勘察。

  崔延涛表示,在规划中会打造一些湿地,让黄河两岸不再全是风沙,但湿地改造会在保持这种特色的基础上进行。

  济南黄河大桥1978年开工,1982年竣工,是当年的“亚洲第一跨”,相当于“文物”了。崔延涛说,下一步也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新建一条大桥以后,济南黄河大桥就改成公交、自行车和人行、步行、慢行系统。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包含黄河南岸300平方公里,北岸730平方公里的地域,涉及到699个村,从路网管廊到产城园林,从项目落地到搬迁安置,规划设计事无巨细,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走城市发展的老路。

  崔延涛表示,要在先行区实现农村、乡村、城市的融合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式的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希望今后这个城市的发展改变原来垂直城市的高楼大厦,回到符合山东人特色的、司马迁说的宽缓豁达的居住方式。包括城市形态上,老百姓说‘接地气’,不让大家都住在‘鸟笼子’里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