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导演的成功秘籍;绿水青山间的“守夜人”

2018-04-07 08:37: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于向阳

  痴迷微电影和短片,去年拿了11个省级以上奖项——

 

  农民导演的成功秘籍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张 群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由农民导演、农民制作、农民演出的电视剧《二妮子的山村梦》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热映,受到观众好评,在山东地区最高收视率达到0.81,市场份额6.76,同时段排名最高时居省网第六位。

  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一处简陋的办公楼里找到了该剧的导演韩克。

  韩克是辛庄镇下陈村村民,2004年开始担任村里蟠龙梆子剧团团长,平时利用业余时间拍微电影和短片,不拍摄时,就在老家干农活。他的办公室里最值钱的东西就一台电脑,旁边是一个双层床,办公室里还摆放着各种孩子的玩具。

  就在这样一个既不像办公室,也不像卧室的的房间里,墙上帖着一张用A4纸打印的“2017年获奖表”,显得格外显眼:

  2017年9月,影片《十五的月亮》荣获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电影类三等奖;还是9月,影片《十五的月亮》荣获首届中国-欧盟微电影展优秀影片……

  记者数了一下,2017年以韩克为团长的蟠龙梆子剧团,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项11个。

  记者不禁又有了新的疑问,获奖秘籍是什么?

  韩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虽然收入水平完全可以到城里住,为了不脱离群众,他依然坚持把家安在农村,“要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得在村里住,这样才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农村。”

  韩克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二妮子的山村梦》里,有这么一段:村里丰收的苹果卖不出去了,村书记二妮子通过和当地媒体联系,建立了线上爱心苹果销售渠道,很快把积存的10万多斤苹果卖了出去。

  其实这一段戏就真实地发生在电视剧拍摄地——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泉村。剧中梁二妮的原型就是蟠龙梆子党支部书记石茂山。

  北泉村是一个传统苹果种植村,村里有果园几百亩,一直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因该村有山有水,风景优美,2016年9月,韩克带领剧组决定在此拍电视剧。

  拍摄过程中,得知村里丰收的苹果10万多斤,积存在村民家里卖不出去。摄制组和村党支部就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当地媒体对这件事进行宣传报道,媒体建立了线上爱心苹果销售渠道,很快10万多斤苹果销售一空,让村民非常感动。

  韩克也就把这件事搬到了他的电视剧里,甚至很多镜头直接选取了真实的售卖场景,没作任何处理。

  获奖最多的影视作品《十五的月亮》,是通过挖掘“钢城好人”齐光明收留流浪老人的故事改编的。为了塑造好剧中的人物,扮演流浪老人的石茂山两个多月没刮胡子、没理发,经常到村里去跟一些老人交流,完善剧本。“别人看过之后,就会觉得石茂山就是一个流浪汉。”韩克说。

  目前,电视剧《二妮子的山村梦》已经在山东电视台放映完毕,观看量已超过四百万,观众分布北京、山东、河南、山西等10个省份。 

  “这部17集的电视剧,剧本创作从2012年开始,直到拍摄时还进行了反复修改,中间到上百个村采访,汇集了40多个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很多故事连当时具体数字都没改,直接被我们搬上了荧幕。”扎根农村,把老百姓的故事原汁原味地融入到创作中,这就是农民导演韩克的成功秘籍。

  绿水青山间的“守夜人”

  □ 本报记者 刘兵 刘英

  “报告、报告,邵家寨至云蒙峰沿线一切正常,未发现火情、未发现火情……”3月初的蒙山,半夜寒风依旧,沂蒙山云蒙景区护林防火夜间巡逻员王庆春和队友,紧紧裹着大衣,巡逻在海拔900米之上的云蒙峰山脊线上,不时通过对讲机向地面报告巡查情况。

  这支由12名景区职工组成的夜间防火巡逻队,已成立10年有余,无论严寒酷暑,这些“守夜人”每个夜晚都要在山上徒步巡逻七个山头、十几公里。尤其是在干燥的冬春时节,每晚下半夜,他们要攀到最高处,望到最远方,坚守在蒙山森林防火第一线。

  30万亩蒙山林场,几十年春去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护林防火是头等大事。

  3月5日18点50分,当记者在半山腰见到王庆春时,他正从队长那里领取巡山的装备。一身防火服、一部对讲机、一支手电筒、一只哨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19点集合完毕后,一队6人,两两一组,准时向山里出发。

  行走在盘山小路上,王庆春不时登高望远,细心查看着晃动的树丛,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王庆春说,巡山最怕留死角。“你看那边的小路,原来是没有的,生生被我们踩成了路。”

  边走边说,一路崎岖。22点刚过,大家一起爬到了云蒙峰山脊线上,远处其他两组的手电光线模糊可见,对讲机里也传来“一切正常”的声音。这风啸林动的冬夜里,简单干脆的四个字声音异常响亮。

  与记者同行的巡逻员宋学磊感慨万分:“这么多年,深夜里的大山和林海成了我们最好的伙伴,看得多了,也就有感情了。”在这条山脊线上的每一名巡逻“守夜人”,都可以叫出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山梁的名字,甚至闭着眼都不会迷路。

  于他们而言,只要山是安全的,天再冷,心也是暖的。“干的就是这个工作,陪家人的时间肯定少,也都习惯了,家人也都理解支持。”巡逻队员张荣超告诉记者,他已连续在山上过了3个大年夜,因为巡夜工作的特殊性,与家人的聚少离多也自然成了常态。

  凌晨1点,换班时间将至,王庆春与队友回到出发点。半山腰上,新一批的值班员正收拾着装备,接下下半夜的巡查工作。回想留在山脊线上的那些脚印,“守夜人”们用汗水和坚守,为这片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构筑起了一道最美的风景和坚实的屏障。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