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上三篇参劾奏疏,官至掌院左都御史,却不容于浑浊官场

2018-04-06 14:45:57 来源: 新锐大众 作者:

  在康熙年间,曾有一位御史,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连上三篇参劾奏疏,先后扳倒河道总督、当朝大学士和帝王近臣,名震天下。他因刚直清廉受皇帝赏识,从普通的监察御史一跃而为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却也因此开罪同僚,不见容于浑浊的官场。

  此人就是郭琇。他担任御史时,已年近半百,却敢于任事,锐气十足。上任伊始,他就上了一篇《特参河臣疏》,参劾河道总督靳辅。康熙帝下旨褒奖郭琇,将他升为佥都御史,鼓励朝臣敢言直谏。

  郭琇接着又上更为大胆的《特纠大臣疏》,弹劾内阁首辅大学士明珠及其党羽。郭琇揭发明珠结党营私,排隔异己,贪赃枉法。奏疏一针见血,措词之严厉,事实之详尽,令群臣闻之“肝胆骇然”。

  当时明珠擅权,朝臣畏惧权势不敢言。康熙帝曾问侍臣:“明珠如此,何无劾奏?”侍臣答曰:“人孰不畏死?”所以郭琇冒死上疏,更加得到康熙帝的敬重。郭琇一次参倒两位内阁大学士,声名大震。康熙帝擢升他为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一跃升为从一品。

  次年,郭琇又上《特参近臣疏》,弹劾备受康熙帝宠幸的近臣高士奇。高士奇随侍皇帝左右,因机敏甚得赏识。但他靠着恩宠,结交朝廷权臣,植党营私,敛财自肥。郭琇在奏疏中,揭露高士奇贪腐罪状惊人。

  短短一年有余,郭琇相继参倒了河道总督、内阁大学士和帝王近臣,“天子为之改容,举朝为之失色”,“直臣之风,震霆一呜,佥壬解体”,时人赠雅号“郭三本”。

  但可悲的是,郭琇以三大疏起家,也因三大疏而招祸同僚,以致终生都不得安宁。

  康熙二十九年,山东巡抚钱珏上奏辩解,声称御史张星法受郭琇指使弹劾自己。经过吏部议定,郭琇以“私书罪”拟予杖刑,改降五品调用。

  此时又有人趁火打劫诬告郭琇,康熙帝虽知其清廉无瑕,却也顾虑朝廷议论。最终,郭琇休致还乡。

  很快,又有人诬告郭琇在地方任上,曾侵吞官仓储粮。他们联合起来,意欲置郭琇于死地。幸赖涉案者遭遇酷刑犹刚正不屈、不肯诬告,加上康熙帝居中斡旋,郭琇这才被放归田园,蛰伏了九年的光阴。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巡幸江南,经过郭琇曾任县令的地方。当地百姓万余人跪拜,口颂十几年前郭琇为官之德。康熙帝深受感动,决定再度起用郭琇。

  康熙帝在德州召见了郭琇,并对随行官员说:“朕幸江南,吴江百姓时隔多年仍感念郭琇,可见确实是个好官。”不久,郭琇授任湖广总督。

  在湖广,郭琇广施惠政,关心黎民疾苦,还连连上疏,弹劾当地贪官污吏,澄清湖广吏治。一时间,郭琇所辖之处,“墨吏望风解绶”,贪腐风气顿时匿迹。

  老而弥坚的郭琇,令康熙帝赞叹有加。他赞扬巡抚李光地、彭鹏及总督张鹏、郭琇四人,称“四臣皆持正清廉”。天下号为“四君子”。

  就在此时,构陷诬告又沉渣泛起。御史左必藩、给事中宋骏业接连上疏弹劾郭琇。康熙四十一年,郭琇再次被罢官,黯然回到即墨。最终郭琇宦海浮沉仅十四载,尚不及被迫赋闲居乡的日子。连《清史稿》也忍不住为他鸣冤叫屈:“直道难行,不其然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