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龙王爷送果子?该如何讨好“雹神”?

2018-03-31 08:32:27 来源: 新锐大众 作者:

  农业社会,看天吃饭,如何防御屡屡不期而至的冰雹,山东各地也略有不同。这种不同既是基于对“雹神”崇拜内容的差异,也体现出各地百姓对自然的敬畏和抵御灾害的意识。

  为讨好“雹神”李老爷,胶州各地流行清明节吃冷食物的习俗——家家不准烟囱冒烟,否则会触怒李老爷,遭到冰雹袭击。莱阳流传着这样的民谚“清明不冷食,冰雹下满地”。

  这种习俗其实质为寒食禁火仪式的延续,民间以“神灵不乐举火”“犯之则雨雹伤田”的说法贯彻着自己难以解释的仪式。这里的神灵可以是大众化的介子推,也可以是山东地方的“雹神”李老爷。在此过程中地方化传说以其合理的前因后果,使习俗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流传。

  至于下冰雹时向院子里扔刀剪铁器的做法,更是直接与“雹神老李”有关。“老李”既然具有掌控冰雹的权力,他既可以许诺某地无雹灾,如清乾隆四十年盛百二所撰《龙湫祠记》中“自后里中无雹灾,所以报君”。

  更多时候,由于雹神本身的暴躁性格及掌管北方之水的经历而被人赋予了挟风雨、带冰雹回家的景象。在鲁南一带,有这样的传说:“那条黑龙,自那天被爹劈去了半截尾巴,便不敢再回家。它无家可归,性子越来越躁。随身风、随身雨,走哪下哪,它恨爹,却想家想娘,一想起就哭。它那哗哗地眼泪落到地上就是冰雹,冰雹一甩就是几十里。”

  每年六、七月份,济宁汶上地区只要一下雹子,人们就会说:“老李又家来啦。他来家为啥要下雹子呢?东北黑龙江一带,那里天气冷。他是龙王,离水不行,不管上哪走,总是要带些水和冻冻块。他每次从黑龙江来,带来的冻冻块,到咱们这里就变成了雹子。”

  为快速停止极具破坏力的冰雹天气,人们会采取各种想象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冰雹是“雹神老李”带来的,只有赶走他才能躲过雹灾。既然他的尾巴是被刀、斧、锨等铁器砍断的,铁器自然会对其有威慑作用。所以,在鲁北和鲁南等地都有下冰雹,朝庭院里扔剪刀等铁器的习俗。

  除了剪刀等铁器,还有地方一并扔擀面杖和筷子,谐音“赶快”之意。在临沂兰山区、罗庄区一带,则往外扔石刀和锅盖顶。据说雹神老李的母亲在当地一家大户人家里帮忙做饭,老李每年回家为母上坟添土,先下雨,再下雪,最后下雹子——因为黑龙哭得太伤心。人们为了劝黑龙,就往外撂石刀和锅盖,让他知道母亲已了解他的孝心,促其快回,后相沿成习。

  各种攘雹的习俗流传甚广。有趣的是,菏泽有地区则将冰雹视为龙王的礼物。一下冰雹,人们都抢,据说冰雹是龙王爷送的果子。

  从李左车战场上的神武机智,到“雹神”崇拜的萌芽,再到“秃尾巴老李”的种种演绎,人在时空中神化,步步进阶。虽然这些民间故事在齐鲁大地上各有不同,但汇集成一种底色,成为顽强乐观精神的民俗审美写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