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乡村文明创建成果显著 乡村新风尚绘就美好图景

2018-03-29 10:00:00 来源: 济南文明网 作者:

  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济南市各区县乡村文明创建成果显著,有的村庄在移风易俗方面有高招,有的村庄里活跃着了不起的乡土人才,还有的村正在千方百计为村民们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文明的新风正吹向全市各个村落,并绘就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

  乡风文明 94个村级红白理事会共倡移风易俗

  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挂着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 (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在移风易俗方面,老百姓都非常愿意改革,尤其是丧事,以前在我们村要操办3至5天,至少花上七八千元。通过改革,丧事只操办一天,省时还省钱。”谈起移风易俗,全市首批全国文明村——商河县龙桑寺镇刘集村村民刘官华这样表示。“现在不管谁家里有事,红白理事会都张罗操办,花钱都一个标准,不再像以前那样互相攀比,我们从以前沉重的‘人情账’中解脱出来了。”

  去年以来,借助刘集村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和龙桑寺镇被公示为省级文明镇两大喜事之势,龙桑寺镇加强村级红白理事会建设,着力解决在婚丧嫁娶事宜方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等问题。

  为倡树文明新风,龙桑寺镇始终坚持宣传引领,通过“村村响”喇叭广播、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宣传,粉刷漫画墙绘、张贴喷绘80余面,悬挂横幅100余幅,建设移风易俗文化街8条,通过各村微信平台向全镇1万余名群众推送移风易俗有关内容,发放移风易俗漫画宣传折页5000余份,开展移风易俗文艺演出和“移风易俗大讨论”活动,受到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可。

  目前全镇94个行政村按照村“两委”班子兼任、党员群众推选的方式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有70%以上的村庄丧事普遍减少到现在的1天,吹鼓乐、跳舞现象已销声匿迹,平均花费压缩至原来的50%。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镇共搬迁坟墓近700座,已建成刘集、张老庄、邱家以及西刘木4处村级公益性祠堂,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新风气正逐步建立起来。

  同时,龙桑寺镇还开展了“十佳母亲”“十佳环卫员”“十大孝子”等先进评选活动,在村镇干部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文旅小镇、水韵龙桑”品牌的打造注入了文明的正能量。

  观念提升 村民争相阅读“党报党刊”

  村民在阅读报纸。(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3月8日,南部山区西营镇叶家坡村的党员群众们聚集在村委大院里,一起分享读报心得感悟。党员李天生被《济南日报》上《“乡村振兴”故事多》所吸引,阅读过后发表感想:“通过读报,我们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了信心,我们小山村迎来了曙光。”在叶家坡像这样的读报会几乎每周都有,探讨声不断。

  近年来,西营镇将“党报党刊”作为“思想强农”的重要手段。连续4年打造“党员读报村”,每年打造4至5个村。2018年该镇投资近7万元,重点打造了葫芦峪、叶家坡、汪家场和夏家四个“党员读报村”。另外,该镇还在各村文化大院建立党员读报角,设立阅报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到田间地头,将各级的重大决策部署送入百姓家里。

  西营镇葫芦峪村在党报党刊的影响下,村中党员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思想,提升观念,以每个党员为圆心向周围群众传递新思想。为了让更多的党员带动普通农民一起读报致富,葫芦峪村还让有知识的年轻党员和农民带领老党员、老农民在读好纸质报刊的同时,学会网上读报、网上读刊,采取党员与群众结对读报的形式,使得更多的群众加入到读报大军中来。通过“思想强农”使葫芦峪不仅仅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还更要在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实现景美人和百姓富,让美丽乡村更有“里子”。

  家风良好 好媳妇孝老爱亲四十载

  孝老爱亲好典范刘玉荣全家福。(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清泉,润泽后代。济阳县曲堤镇郭家村的普通家庭妇女刘玉荣就是孝老爱亲的典范,她四十多年来孝顺老人养育子女,用行动感染着家里的每一名成员,用孝心和汗水,演绎着平凡中的伟大。

  今年62岁的刘玉荣嫁到郭家村已有41年,勤劳贤惠的她婚后与公婆生活在一起,过着简朴而温馨的生活,活泼可爱的儿女更是让家里满载欢乐与希望。然而,二十几年前的一天,就在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年仅37岁的丈夫郭传更因车祸身亡。当时,家中有两个年迈多病的老人,大女儿10岁,小女儿4岁,儿子才刚刚3岁,一个普通农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全家悲恸不已。悲剧发生后,刘玉荣不顾劝说,仍旧留在郭家,用柔弱的臂膀为年迈的公婆、年幼的儿女撑起了一片天。

  那段时间,刘玉荣一边强忍丧夫之痛,一边操持家务、下地务农、照顾公婆、养育孩子。为了一家六口的生计,刘玉荣只能拼命种地。十多亩地的农活白天干不完,常常夜里摸黑干,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割草喂牛,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刘玉荣说,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她都没想过离开这个家。丈夫不在了,她不想让公婆再受苦,更不想让孩子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长,再苦再累自己都要坚持。多年后,她的公公也去世了,刘玉荣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赡养婆婆上。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如今已年近九旬的婆婆身体依旧十分硬朗。在刘玉荣的影响下,儿子儿媳、闺女女婿都把孝顺长辈当做为人的准则,时时处处为老人着想,让刘玉荣很是欣慰。

  文化振兴 泉水边的民宿讲述着“孝文化”

  一村一年一场戏 (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从济南市区向西,驱车百余公里,在平阴县洪范池镇有一个名为丁泉的小山村。在村东的一个山脚下,有一处极为清澈的泉水。相传这里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里,所以名为丁兰泉,后又简称丁泉。

  说起丁兰,还流传着一段《刻木事亲》的故事。丁兰,相传为东汉时人,年幼即父母丧亡,想到未能奉养父母,又常感念他们的养育之恩,因此雕刻木头制成肖像,侍奉他们,有什么事和木像商量,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就如他们活着一样。时间一长,丁兰的妻子便对木像不太恭敬了,还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木像见到丁兰来了,眼中居然还掉下了眼泪。丁兰询问得到真相,于是把妻子休了。

  看中了丁泉村一派江南水乡的模样和流传许久的孝文化传说,帮扶单位市委统战部牵线爱心企业,在丁泉一侧建起了白墙灰瓦、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宿,希望通过民宿的经营,向贫困户分红。为吸引游客,民宿配建了采摘大棚、餐厅和停车场,泉水通过水管接到了每个房间。

  在民宿建成之前,外人知道丁泉村的只有少数,所以,一般只有每年雨季开泉时才会有人前来,但通过镇里举办泉水节、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丁泉民宿的生意越来越好。去年,央视驻扎济南拍摄《悠然见南山》纪录片的剧组就点名在这里住了一周,看了好几个住宿宾馆的他们,被这里的山水和文化深深吸引。

  2018年,丁泉村也打算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资金扶持,在完善路灯、道路、指示牌旅游配套设施的同时,深入挖掘丁兰泉孝文化,修复清代石碑、复建丁兰牌坊,让游客在体验泉水游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生活多彩 吕剧“大戏”来到村民家门口

  “春风送暖艳阳天,泉城北郊桑梓店。一村一年一场戏,党把温暖送民间。”这首朴实无华的打油诗由天桥区桑梓店街道高王村70多岁的村民王照林所作。这样家门口看大戏的生活已经持续五年了,对于像天桥区王照林一样的村民来说,看大戏已经成为了老乡们农闲期间不可缺少的一份文化大餐。

  天桥区结合实际,将实施好“一村一年一场戏”作为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突破点,大力推进送戏下乡。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先后走进150多个村、演出688场,仅2018年就演出143场次,连续五年实现全覆盖。吕剧团、豫剧团编排的节目已有50多个,主要以乡村发展、忠厚仁孝、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为题材,农村人唱农村戏,每场戏都演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因为演出反响热烈,文化局工作人员后期又为宅胡、卢家、马店、北陈等村加演20多场。很多村民在演出谢幕后常拉着工作人员的手,热情地邀请去家里喝口水、吃口饭。

  每次锣鼓点一响,村里扶老携幼,小孩们一涌而来,卖糖葫芦的小贩都聚集在戏台前。怀庄村村支书怀心材高兴地说:“感谢区委、区政府为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戏,政府购买,老百姓受惠啊。”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天桥区将在继续实施好送戏下乡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农村乡土人才队伍,通过教、学、帮、带,培养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增强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每个村都有一支人员稳定、活动常态的文艺队伍,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推动农村文化振兴打下基础。

  方振廷在表演。(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人才济济 农民“歌王”歌声里唱出正能量

  一会儿亮出嗓子,歌声动人,一会儿表演模仿秀,学谁像谁,惹得群众捧腹大笑,长清区孝里镇方峪村村民方振廷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表演获得了方峪村“歌王”的称号。

  上世纪60年代,地处深山的方峪古村办起了文艺宣传队,12岁的方振廷跟着跑来跑去,逐渐喜欢上了敲锣打鼓。天生的好嗓子让他爱上了唱歌。他16岁在烟台师范学院食堂打工时,就因闲暇时哼小曲常被大学生围住,大家都被这位农民工的歌声吸引,厨师班里有个农民歌手的消息不胫而走。

  2016年,孝里镇孝文化艺术团成立,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方峪消夏晚会崭露头角,到在后楚村、石岗村、镇敬老院和公庄村等村庄及单位举办的联欢会上进行文艺表演,2018年一个短短的暑假期间,他就跟随艺术团走遍了孝里镇的山山水水,演出20余场,场场赢得观众喝彩。他经常说,他要做一块精美的石头,在山间地头歌唱,为新时代的农民和农村歌唱,用歌声为大家鼓劲儿。

  “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是新时代对振兴乡村文化提出的要求。长清区孝里镇依托传统的孝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宣讲团和艺术团的宣教作用,来培养、挖掘人才,推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孝文化艺术团,像方振廷这样的普通农民还很多,如多才多艺的王丽、义务提供车辆的吴燕、免费提供音响的安国强……他们不计报酬,坚持做公益演出,为群众和老年人送去精神大餐,成为孝里镇文艺战线上的排头兵,为传播正能量作出了贡献。(济南日报)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推荐阅读
  • 山东公布新版医保药品目录,2819种药品可报销

    搜狗截图18年03月29日0825_4.jpg

    3月26日,山东省人社厅公布《山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执行。《药品目录》规定,国家免费提供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和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涉及的抗结核病药物、抗疟药物和抗血吸虫病药...[详细]

    03-29 08-03新锐大众
  • 山东打响港口资源整合“第一枪”

    搜狗截图18年03月29日0809_2.jpg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形成了以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港、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布局,成为国内唯一拥有3个超4亿吨海港的省份。对于渤海湾港口集团今后的发展,山东高速集团表示,预计将在今年三季度前完成渤海湾港的规划制订工作。[详细]

    03-29 08-03大众日报
  • 山东2016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金额149.78亿

    搜狗截图18年03月29日0815_3.jpg

    3月28日,山东公布2016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35类103项问题中,82项已完成整改,其余21项整改进度超过80%。严禁向非预算单位和未列入预算的项目出借资金,7个县清理暂付款6.38亿元,9个县收回借款4.7亿元。[详细]

    03-29 08-03新锐大众
  • 三十而婚成常态 去年青岛平均结婚年龄31.1岁

    搜狗截图18年03月29日0807_1.jpg

    根据市北区婚姻登记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结婚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29岁和30~34岁这两个区间。[详细]

    03-29 08-03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山东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青岛理工大学:新增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机械工程,同时不再保留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授权点。[详细]

    03-29 09-03齐鲁网
  • 青岛:2018年度工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申报正式开始

    昨日,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18年度工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申报工作正式开始,本次申报的青岛市工业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为国内“隐形冠军”。近3年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前5位或出口额均位居全国前5位,年均销售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详细]

    03-29 09-03青岛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