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改革学生答疑:怎么选课、怎么考、成绩咋算,最全方案解读来了!

2018-03-27 18:0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还有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

  2.新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从2020年开始,我省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3.统一高考的科目及考试安排有何变化?

  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

  语文、数学科目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考生的外语科目考试成绩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考试成绩相加组成。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自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个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专业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的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通俗地叫做“6选3”。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有何规定?有几次机会?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

  2017级学生最早在高一下学期末开始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可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5个学科中自主选择科目参加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4个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上学期;技术类科目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下学期;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

  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

  6.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有何规定?有几次机会?

  2017级学生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其他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等级考试只提供1次考试机会。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如何使用?

  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专科)专录取的主要依据。

  学生在校期间因未通过合格考试而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离校2年内可继续参加有关科目合格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核发毕业证书的依据。

  其他考生合格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可认定为具备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山东省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由各市教育局核发。

  由外省转入的学生,已在外省参加合格考试的科目,由转出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我省审核认定。学生转出到外省,由我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其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8.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按照等级计分: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我省重新参加考试。

  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1(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合格考试的目的在于坚持基础性,检测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级考试的目的则是突出选择性,在强化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10.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科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相同,均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9个学科的试卷分值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语文学科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他8个学科均为90分钟。

  11.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相同,采用机考方式,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分值为100分,60分为合格。考试时间为40分钟。

  通用技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分基础知识测试和技术实践能力评定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采用机考方式,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学生首次基础知识测试安排在普通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技术实践能力评定部分由学校根据办学实际,自主制定实施方案,报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在课程开设前向学生、家长公布并在模块修习结束后由市县统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一般结合学分认定,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主要考核学生上课出勤、团队合作、技术实践方案制定、图样表达、模型(实物)制作、技术试验、产品评价等方面情况,每个学生修习完必修模块应上交1件技术作品,相关材料及作品作为技术实践能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基础知识测试和技术实践能力评定两项都合格,通用技术学科成绩方为合格。

  12.体育与健康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高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采用“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进行。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测试为过程性评价,时间为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具体评价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确定。运动技能测试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运动参与。高中学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及课外体育锻炼考核办法,在每学期末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出勤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等进行评定或考核打分。

  体质健康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在每学年上学期,采用统一的测试设备、统一的测试软件,通过集中测试、集中体检或体质达标运动会等方式,由学校或第三方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测试。

  运动技能测试。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规定,由学校对学生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中自主选择一项运动技能进行测试。

  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技能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其中,体质健康测试补考应在本学年内完成。

  在高中阶段,参加县级教育、体育部门举办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获得个人、团体项目前六名的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体育部门和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山东省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的学生;获得三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证书的学生,均可给予免测专项运动技能。

  因特殊情况暂不能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的学生,可申请缓试,缓试应在考试结束1个月内进行。

  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的学生,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或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明)和学校证明,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申请免试手续,经核准后方可免试。免试分为全免和半免两种。经医疗单位证明,各考试项目均无法参加的学生,可以申请全免,全免考生成绩按合格等级计算;经医疗单位证明,无法参加部分项目考试的考生,可申请半免,半免考生免试项目成绩按合格等级计算,非免试项目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计算。学校应在考试前将享受免试的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免试考生的证明材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记录,原始材料存档备查。

  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全部合格,体育与健康科目方为合格。

  13.艺术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艺术科目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时间为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具体评价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确定。专项测试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过程性评价。学校在每学期末以艺术素质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美术课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的经历等予以评定。过程性评价成绩为各学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平均值。

  专项测试。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方案,学校组织实施。测试形式应当多样化。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分别在音乐、美术课程修习的模块中自主选择1个模块进行测试。音乐科目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美术科目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测试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在艺术鉴赏和艺术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过程性评价和专项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其中,过程性评价补考时间应在本学期内完成。对因病、残不能参加音乐、美术专项测试的考生,可视病、残程度,申请免考或缓考。免考限声带、听力、视力、语言障碍等。申请免考的考生须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就医病历)或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明,经学校同意并加盖公章后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与审批。特长免考政策由各市自行制定。

  音乐、美术科目的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皆为合格,音乐、美术科目方为合格。

  14.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哪些内容?按照什么程序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记录程序依次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上传确认、形成档案、查询。

  15.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思想品德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16.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学业水平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的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17.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身心健康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18.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艺术素养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基于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19.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20. 学生、学校和家长该怎样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方面:要爱党爱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所包含的各个学科,特别注意自己的优势学科的拓展学习;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提高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形成一定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学校方面:要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大经费投入,配备必要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条件保障;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社会宣传课程改革及招生考试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育人理念,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家长方面:要引导学生学好各类课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协助学校更好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1.怎样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内容,主要由学生个人和学校写实记录。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实事求是地记录能够体现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典型事实材料,并及时整理完善,做到活动记录、事实材料真实,有据可查;学校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

  学校在学生高一入学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使用省教育厅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http://www.sdei.edu.cn/)进行综合素质电子档案管理。

  22.怎样用省级平台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按照学期填报,从开学到学期末为数据收集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伴随式收集能够体现自己综合素质发展的具体事例、活动材料等,并及时在管理系统学生空间中记录、遴选、整理、排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提交,学生申请入档材料及其他信息经学校统一确认、公示、上报后,形成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公示期不少于5天。学生6个学期评价材料,按照学生及学校确认的顺序汇总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一般每年3月1日、8月1日零时为系统数据上传截止日期,高三下学期系统数据上传截止日期为5月1日零时,具体时间以管理平台通知为准。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自动从学业水平考试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等系统提取学生综合评价所需数据,无须学生、学校重复上报。

  23.怎样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高中学校要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引导学生在记录成长事实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展示综合素质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对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重要参考。高等学校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时,高等学校应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依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并在考生录取总成绩中占一定比重。

  24.如何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规范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定期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是建立信息平台。省教育厅负责建立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为高中学校记录评价信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提供服务。

  三是实施常态管理。高中学校要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密切协作。要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纳入高一年级学生入校教育内容。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严禁搞集中突击。

  四是建立健全诚信机制。高中学校要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监督。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内容存有异议的,可向学校举报或申诉,学校要对所反映内容重新进行审核认定。学校要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认真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举报人或申诉人。

  25.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何检查措施和惩戒措施?

  一是严禁弄虚作假。各高中学校要做好信息收集和记录工作,凡是由学生提供或填报的数据,原始材料由学生本人签字确认;由学校或教师集中填报的数据,原始材料由填报人和学校审核人签字确认;管理系统记录实名制登陆帐号登陆信息。签字确认材料由学校存档备查。

  二是建立抽查通报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进行抽查。省教育厅每年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5%,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25%(每县市区不少于1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所辖学校至少检查一次。抽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高中学校、教师、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四是主动接受监督。省教育厅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手机客户端,向家长发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数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6.夏季高考的成绩是怎样构成的?

  夏季高考的总分为750分,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27.与原来相比,2017级学生学习内容有何调整?

  2017级学生学习科目与原来没有区别,依然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仍然使用原来的高中教材。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调整较大,体现在学分上,必修学分由原来116学分减少为现在的88学分,选修学分由原来不低于28学分增加至现在不低于56学分。

  为此,我省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保障现行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必要调整,对2017级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三年一贯制的整体设计,制定了《山东省2017级高中学生课程指导意见》,并对全省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提前进行了培训,保证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

  28.学分如何认定?毕业要求的修习学分是多少?

  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学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修Ⅰ课程(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Ⅱ课程(含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选修Ⅱ模块、专题教育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018级以后称为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29.普通高中课程有几类?各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018级及以后学生,选修Ⅰ课程名称修改为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Ⅱ课程名称修改为选修课程。

  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017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实施。考察探究活动6学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研学旅行、野外考察为主,学生至少应完成2个课题或项目。社会服务活动5学分,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为主,三年不少于25个工作日。职业体验活动4学分,以军训、学生发展指导为主,其中军训1学分、学生发展指导4学分(含选修Ⅱ中的1学分)。党团教育活动1学分。利用课外时间安排活动原则上不超过综合实践活动总时间的三分之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18级及以后学生,综合实贱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由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 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 志愿服务2 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

  31.我省2017级学生的课程具体是怎样安排的?

  各学校可根据《山东省2017级高中学生课程指导意见》按实际落实。

  32.2017级学生为什么必须实施选课走班?

  根据《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高中课程方案,从2020年开始,高考由文理分科考试变为“3+3”模式考试,学生从高中二年级,开始面临共同修习科目和选择修习科目并存的情况,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需要,必须通过推行选课走班来实施。

  33.“6选3”后的20个组合分别是哪些学科组合?

  “6选3”时,可以形成如下20个组合:1  物理化学生物;2  物理化学历史;3  物理化学政治;4  物理化学地理;5物理生物历史;6物理生物政治;7物理生物地理;8物理历史政治;9物理历史地理;10物理政治地理;11化学生物历史;12化学生物政治;13化学生物地理;14化学历史政治;15化学历史地理;16化学政治地理;17生物历史政治18生物历史地理;19生物政治地理;20历史政治地理。

  34.学生“6选3”的依据有哪些?性格测评软件有用么?什么时间选择较为合适?

  能够较为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一般会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参加的社团活动;二是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学科高中课程内容的了解,以及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师生关系;三是自己所选学科组合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四是对高校专业的了解、高校专业与高中学科的关系、高校专业就业方向、高校专业对学科选择的要求;五是性格及职业倾向测评数据;六是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职业。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测评软件只能从性格、兴趣等方面为学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能当做选择科目的全部依据。建议学生首先要通过高中一级的学习体验,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征求家长、教师意见,基本确定自己的高校专业学习方向和今后的就业方向。其次,通过各学科必修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所选学科与高校专业的关系,适当参考学科成绩,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3个等级考学科。避免选择不够合理,造成后续再次调整,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学校的师资调整、校舍配备。

  35.学生自主选择3个学科一段时间后,能否换科?

  从理论上讲,只要在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报名之前,学生都可以更换三科中的任何学科。但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二是选课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选修课程,如果一段时间后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

  因此,建议学生选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广泛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当然,若发现某一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并且连续几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在综合考虑分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学习这一学科,那么可以慎重做出学科调整。

  36.学生自主选课后,学校如何满足学生的选择?

  学生自主选课走班,选择组合越多,越体现了选择性,越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当然,对学校的师资、校舍、管理等带来的挑战越大。但是,严禁学校只规定几个组合,限制学生对等级考试科目学习的自主选择。

  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要组织开展模拟选课走班测试,根据选课结果做好选课走班所需教师、设备、教室等条件的测算。二要结合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等工作,加强经费保障,做好教师、设备、教室的储备。同时,鼓励学校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三要统筹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套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合理确定适合学校的走班模式。

  37.实施选课走班后,学校如何适应变化做好学生管理?

  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学生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学校要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措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过程评价,落实学分制管理,确保选课走班高效实施。

  一是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加强学生自律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部、学习小组的作用。二是改变管理模式。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原来的“行政班班主任单班管理”模式可向“年级或单元内班主任共管、任课教师全员教育”模式过渡。三是加强课堂管理。任课教师不仅负责模块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同时还负责相应的课堂管理。充分利用学分制管理过程评价,提高管理效益。四是行政班、教学班融合管理。学生在选课教室内按原行政班固定座次,编排学习小组,既便于课堂管理,又便于学生回到行政班后的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通过管理平台及时反馈到行政班。

  38.实施选课走班后,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选课走班,学校实施行政班、教学班并存,通过走班完成“6选3”学科的学习。即在教学班完成所选择的3个学科的学习,而语文、数学、外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活动,可依然在行政班级组织下完成。

  为了保障学习效益,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心理上尽快接受、从行动上尽快适应选课走班教学方式;二是主动参与教学班的学习活动,提升教学班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走班前提前准备好走班所需的学习用品;四是遵守教学班纪律,维护教学班秩序;五是遇到问题主动寻求教师帮助解决。

  39.普通高中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学生发展指导?

  新高考改革进一步突出选择性,要求高中学校对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高校招生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为此,我省制定《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字〔2017〕8号),要求普通高中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一是自我认知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优点缺点等,正确看待个体差异,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学业选修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高中课程设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要求,明确个人学习目标,科学安排课程修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习潜能,提升学业水平。

  三是职业行业体验。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体验职业行业,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过程、行业前景、工作任务和社会责任,了解自身职业倾向,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是专业报考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高等院校专业的基本信息和就业情况,了解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正确处理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确定选考科目和专业志愿。

  40.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实施学生发展指导?

  一是开齐开好课程。学校要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开齐开好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对学生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导。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共计4学分,其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1学分,职业体验活动3学分,重点在高一、二年级实施,每周安排1课时或统筹使用。学校可根据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要做好学科融合教育,将学生发展指导渗透到各个学科,通过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趋势和相关职业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发展指导因素,丰富课程资源。

  二是创新活动形式。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新高考改革政策,提前做好规划准备。大力推进家校共育,组织开展家长讲座或校友讲座,通过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或校友走进课堂,介绍相关职业发展情况。深入推进与高校联合育人工作,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定期为高中学生作大学专业选择辅导报告。

  三是组织职业体验。各学校要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社会组织联系协作,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担当,支持高中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积极与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对接,为活动开展做好保障。

  四是科学测量评价。高中学校要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日志,有条件的可借助科学诊断工具、测量量表,对学生发展进行诊断评估,了解学生职业发展倾向。要发挥好心理辅导室作用,做好学生个别咨询,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

  返回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