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译乡村振兴密码?“第一书记”眼中的乡村振兴路系列报道之一

2018-03-20 09:07:00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沙文婧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市916个“第一书记”中引发强烈反响。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解答乡村振兴之题,成为“第一书记”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打造基层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

  对此,市科协派驻济阳县垛石镇歇凉寺村“第一书记”王鹏把“打造坚强班子、建设过硬支部”作为自己的党建工作目标,“经过调研走访,我发现歇凉寺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但缺少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导致村党支部缺少号召力。”去年以来,他组织党员开展了6次主题党日活动,到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党性教育,开展了星级党员评选活动,新发展了一名年轻党员……借助活动开展,引导党员参与村内事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了明显提升。“今年,我们将继续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力争经过两年帮扶,逐步形成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村干部队伍,真正为帮扶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派驻济阳县曲堤镇肖庙村“第一书记”于海涛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农村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不足、能人更少。”对此,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今年的党建工作重点:针对肖庙村外出流动党员多的特点,在“七一”期间向流动党员发放一封公开信,号召他们回乡创业;针对流动党员普遍相对年轻且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特点,建立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发动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党员作为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

  文化振兴要先行

  文化,让土地更有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对此,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派驻南部山区仲宫街道西老泉村“第一书记”潘信卿有着深刻体会。

  2017年,潘信卿发动村民组建了“红日宣传队”,搭建了百姓戏台子。秧歌、扇子舞、红歌、吕剧……于是,每逢重要节日,观看“红日宣传队”演出成了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事情。不久前,他组织村民代表按民主程序推选出了村里的“四德之家”,村“两委”敲锣打鼓上门送去了奖状,获奖家庭很受鼓舞,村里的风气也因此越来越正,乡风文明已成为村民潜意识里的文化自觉。“脱贫先脱疾,扶贫先扶志。文化活动让村里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得到了彻底改变。”潘信卿自豪地说。

  南部山区西营镇汪家场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劳动能力有限且体弱多病,这个群体成为脱贫攻坚的难点。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市人社局派驻汪家场村“第一书记”崔晓飞有了新思路:“村里老人居多,我打算在村里推广孝善文化,将孝善养老列入村规民约,鼓励签订孝善养老扶贫协议书,成立孝善扶贫理事会,每年举办一次‘孝善之家’评选活动,扎实开办道德大讲堂,形成敬老、养老的良好氛围,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