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棣:闷头搞科研 “黄瓜地里收获大苹果”

2018-03-13 15:32:29 来源: 胶东在线 作者:

  张建棣

  张建棣

  胶东在线3月13日讯(记者 冯海玉)“做科研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接地气,让最广大的老百姓受益,这样才有意义”,怀着这样的初心,张建棣多年来积极从事高通量蛋白质分析研究。

  张建棣,美国杜克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曾师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供职于全球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4年前,为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他辞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回到家乡烟台创办了烟台载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闷头搞科研 “黄瓜地里竟然种出了苹果”

  为何要从事研究高通量蛋白质分析研究?张建棣说:“因为诊断任何癌症病人,都需要通过测量病人体内一种或者几种蛋白质分子含量。而如何确定测哪几种蛋白质分子,需要对大量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定。用传统的方法,一个博士或者博士后一次只能手动分析几个样本,可能连续工作一年都没法得出结论。“必须将这种分析法从‘手工作坊时代’解放出来,实现批量化自动分析快,才能快速解读生命密码。”张建棣说。2012年,他力图攻克这一课题,在全球首创载通分析法,以解决困扰现代生物学两大分支中蛋白质领域30多年来的一个技术难题。

  “随着对高通量蛋白质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全世界在癌症诊断方面都面临‘窘迫’境地”,张建棣说,“对于癌症诊断来说,生物标志物含量的评价,直接决定癌症病人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模糊、甚至错误的诊断结果,是以病人生命为代价”。他告诉记者,现在全球在癌症诊断方面通用免疫组化评估技术,最大的问题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也就是说病理分析结果不能“机器读数”,只能依靠医生主观研判。“举个例子,让30个医生看同一个癌症病人的病理分析,他们对生物标志物表达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张建棣说,“如果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应该是低,而医生判断为高,这就意味着不该靶向治疗的病人要接受靶向治疗,这样一来给病人造成的直接的结果就是,一个疗程大概要白白花费20万,更要命的是药不对症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对病人的心脏有巨大的副作用”。

  既然全球通用的诊断技术存在很大缺陷,为何一直没有新的更好的诊断技术出现?张建棣分析道,长期在一线使用这项技术的医生,非常清楚这种传统技术的缺陷,但让他们去搞这么大一个发明显然“心有余力不足”;而有着强大科研能力的团队,往往又不在一线,可能很少关注到这个问题。“一开始我们也没有想到要研发这个课题,我们是在研究高通量蛋白质分析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非常有信心攻克它,”张建棣说,“考虑到这个事情意义重大,并且十分紧迫,我们决定暂停原来的科研计划,专攻癌症精准诊断研发。”

  “恶魔小团队”攻下癌症诊断难题 生物学界“泰斗”点赞

  “本来是想在黄瓜地里专心种黄瓜的,没想到黄瓜地里种出了苹果”,结缘癌症诊断研究,张建棣喜不自禁。他决定,干脆重点打造“苹果园”,而第一步就是组建“恶魔小团队”。

  “从开始做这件事,我们的团队成员就化身成了‘恶魔’代言人,每做出一点小成果,大家就‘恶魔’附体,专门挑刺儿”,张建棣说,“不过在我们这儿,挑刺儿不是一件不开心的事,相反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因为我们知道每找到一个刺儿,我们离科研成功就近了一步。”

  在不停的反复实验中,张建棣种的“苹果”越长越大。“实验一个成功一个,再实验一个又成功一个,兴奋,真的是太兴奋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建棣依然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一旦成功,成千上万的癌症群体将得到更精准的治疗,这件事太有意义了。”“现实迫切需要解决这项技术,我们又有幸参与这项研发,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张建棣说,“有时候半夜睡不着,就起来看数据,因为太希望这项技术能早一天用到病人身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恶魔小团队”的努力下,一项新的发明QDB技术诞生了,这意味着在全球首创的癌症诊断,将“秒杀”当前世界范围通用的传统方法。美国科学院院士Dr.George Stark,是当今生物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如果要说出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三项重大发明,那么其中两项就是由Dr.George Stark发明的。在得知张建棣发明的QDB分析法后,他说:“我相信利用你发明的QDB,通过包括标准蛋白实现对单个蛋白进行绝对定量是对现有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将在未来帮助很多科学家。”

  据张建棣介绍,全球每年新增2700万癌症病人,其中中国每年新增430万人,有90%以上的癌症属于“瘤子”,他们研发的QDB技术就专门针对这90%以上的癌症病人。

  企业“上云” 幸福又有小烦恼

  自从“黄瓜地里种出了苹果”,激动、兴奋和更大的热情,就一直包围着张建棣团队。“可以说我们成功了,也可说我们离更大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在每天像“打鸡血”一样疯狂工作的背后,张建棣一直保持着最清醒、最理性的头脑。

  “我们做了500多个临床病理分析,每一个案例的结果都高度一致,可以说实验成功了”,张建棣说,“但QDB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建立一个巨型数据库,让QDB不仅精准分析生物标志物数量,而且将标志物与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等各种关联要素建立起一个科学模型,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参考数据。”

  对于这项企业“上云”计划,张建棣信心满满。一方面QDB技术在全球主要国家提交专利申请后,已经率先在美国获得专利认可;另一方面企业“上云”,他还有个“先天优势”。在张博士家族中,有多人在国外从事生物和计算机方向的科研研发,听说他要建“巨型数据库”,上周末亲人们还“组团”专程从美国赶到烟台现场办公,合力攻关。

  从2014年只身从美国回乡创业,他就一直往返于中美之间,基本上一个月在中国,下一个月就在美国。尽管辛苦,但家人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家人都觉得,我在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无论在精神还是其他方面,大家高度一致,鼎力支持,”张建棣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真切切地帮到老百姓,这就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实验成了,专利有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学家点赞了,张建棣却有了“幸福的烦恼”。张建棣告诉记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病人直接向第三方机构提交病理切片做诊断,是非常普遍的,而在国内这种诊断方式才刚刚起步。“我们的技术可以用到病人身上了,但依照相关规定,我们的实验室还不能直接向病人开放”,张建棣说,“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无论是通过跟医院合作还是其他方式,尽快将这个发明用到病人身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山东省政府:山东将组建省级国家铁路投资运营平台

    090330084906202.jpg

    3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消息,山东省政府日前对省发改委提交的《关于报批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的请示》作出批复,原则同意《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详细]

    03-13 10-03齐鲁壹点
  • 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着力培育壮大十强产业

    170926113239297.jpg

    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获悉,《山东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已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开展创新百强企业试点,培育一批引领“四新”经济发展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详细]

    03-13 10-03新锐大众
  • 济南市将推出文明城市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48991419323303.jpg

    今年济南市将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龙头工程、重点工程。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制定“三年行动计划”,3年办300件实事,创建工作实现“六个转变”——[详细]

    03-13 10-03舜网-济南日报
  • 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学院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揭牌

    搜狗截图18年03月13日0824_1.jpg

    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揭牌。青岛军民融合学院  据介绍,青岛军民融合学院依托占地500余亩、拥有在校生近8000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教育中心而设立。[详细]

    03-13 10-03青岛新闻网
  • 岱庙街道免费发放健康包80余份

    13日,记者从岱庙街道了解到,岱庙街道卫计办近日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关爱活动。辖区内五马市场流动人口较多,活动中,工作人员来到五马市场,现场为大家提供健康咨询,发放健康包,测量血压等,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流动人口“把健康带回家”。[详细]

    03-14 00-03中华泰山网
  • 北京见闻丨李胜涛:让光伏惠民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后李胜涛老家在新泰市,在他身上是北京一家近百人能源公司总经理的标签,在新泰,他也有一家子公司。据了解,创业三年来,李胜涛的公司产业涉及光伏、光热和光电子。[详细]

    03-14 00-03中华泰山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