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政教

惠民县:以机构编制力量助力非遗保护传承

2024

/ 11/2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王君彩 通讯员 董慧 滨州报道

  惠民县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惠民县在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编制保障、加强职能监管、推动社会参与四个方面一体推进,助力非遗保护传承。

  强化制度建设。通过高位推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职能配置,在健全非遗保护的管理体制上不断发力。在县文化和旅游局加挂县文物局牌子,设立文化旅游股,指导文化馆等艺术单位的业务工作,拟订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政策,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在县文化馆加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明确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职能,为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活态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效。

  确保编制保障。通过加强编制保障和强化人才支撑的方式,保证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推动惠民县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为实现文化旅游、非遗保护“扩编增员”弯道超车,县委编办持续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加强对非遗保护机构的编制保障。加大挖潜力度,构建多维度编制保障体系,为非遗保护中心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人,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构筑坚实保障。

  加强职能监管。着力于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水平,通过强化部门联动、社会联络、机制联建、数据联通等多个方面,增强机构编制监督的权威性和透明度,持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在非遗保护领域,通过开展专项职能运行监管,制定评估工作方案的方式,运用实地评估、问卷调查、电话调研、网络测评的手段,掌握非遗保护工作的进度完成情况,在相关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将非遗保护工作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推动部门增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履职效能服务水平。

  推动社会参与。目前,惠民县已形成了胡集书会、二月二火把李庙会(惠民泥塑)和孙子文化论坛“两会一论坛”文化品牌。胡集书会传承距今已有800多年,火把李庙会延续至今已有500多年,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16届,缔造了1县3个“国字号”的非遗传奇。东路梆子戏、木版年画等一批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传承。编辑出版的《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东路梆子》获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清河镇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圣亮获评2016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惠民成功创建为中国曲艺文化之乡。

责编:郭九涛

审核:纪学敏

责编:纪学敏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