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王君彩 通讯员 陈凯歌 滨州报道
近年来,惠民县委编办持续推进政务事项、平台和服务“三下沉”工作,始终以“夯基固本,推动革新”为抓手,围绕企业开办“更快”、群众体验“更优”、事项办理“更近”,靶向发力,全方位延伸政务服务触角,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的政务服务需求,推动营商环境大转变。
创新体系向基层延伸。建设镇级服务“样板间”。全市率先成立李庄镇、皂户李镇、姜楼镇3个行政审批分中心,打造“1+2+14+110”便民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由“县”延伸到“镇”,再延伸到“村”。制定《惠民县政务服务下沉事项目录》,将企业登记、卫生许可、林木采伐、苗木检疫、道路运输许可、农药经营许可等154项基层高频审批事项下沉李庄镇、皂户李镇行政审批分中心,为群众提供“就近可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服务。打造社区服务“智慧屋”。规范15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流程,完成11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为导向,通过规范设施建设、办理流程、服务标准和制度要求,着力把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打造成可办性强、实用性高的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最末梢”。实现合作网点“一张网”。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合作网点,建成规范化社会合作网点56处,配备人员147名,涉及91项高频事项,建强“就近可办”服务阵地。实现食品类主体“准入即准营”,压缩审批时限90%以上,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以“登记有为”促“企业有利”,打造便民助企、智能服务的“重要窗口”。
创新模式跨区域延伸。事项办理标准化。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拓展社保、医保、民政等领域“同城化”事项20条,统一业务办理标准,每月开展标准化培训2次,实现示范区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窗口服务综合化。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开放入驻民政、信访等18个民生服务部门,同步搭建线上办理窗口,开设60类服务线上系统办理,建立事项审核要点动态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达到数据全面、动态更新、综合办理。互信机制共识化。搭建“姜楼+仁风”交叉核验平台,依托互联网新型跨域信息确认方式,实现窗口服务、证明材料、信用等级、审批结果、勘察结果效力互通互认。两地互换印章、账号、证照,实现异地受理、跨区域审核、现场打印发放证照,全力优化“信息就近查,业务就近办”便民服务。
创新途径互联网延伸。运用“综窗”载体。运用山东政务服务网为“综窗”软件载体,编制“零基础”标准化服务指南,前台窗口人员按照统一标准化清单进行形式审查、综合收件。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即办件“即来即办”,承诺件“限时办结”。对接系统平台。对接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及电子证照系统,实现事项“免证办”、办完“及时评”,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办事体验。推行“不见面”审批。积极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山东政务服务网和“爱山东”App上实现通办,倾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办理的政务服务,推行网上受理和“不见面审批”,以确保群众能够“办事不出门”,同步实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新格局,全力践行“滨周到·惠办事”政务服务品牌。
责编:郭九涛
审核:张爽
责编: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