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景阳
通讯员 李红蕾 高健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关停小石灰窑300多家、小化工厂89家、小炼铁厂23家、矿粉厂163家……靠拼资源、拼能耗、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起来的淄川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刀阔斧关停了600多家污染大、能耗高的五小企业,几乎占全区企业总数的两成!用环保倒逼的手段进行结构调整,鼓励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新上企业自主创新,走上了一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的社会健康之路,2010年地税收入不降反增,比上年增加了1.7亿元,今年一季度地税入库收入2.4亿元,同比增收6633万元,增长38%。
淄川区区委书记杨洪涛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破有魄力,立要前瞻。淄川的经验说明,兵不在多而在精,当初我们咬牙关停那么多企业,要减少1.13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还要面对上万工人下岗的压力,顾虑肯定是有的。但这种阵痛是淄川科学发展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为减少‘破’对淄川经济、社会的冲击,淄川区在更高层次上规划了新的产业发展布局,通过上大压小、堵疏结合,实现资源、环境的最大价值。”
在关停取缔五小企业的同时,淄川区狠抓传统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升级改造。氧化钙行业,在关停300多家小石灰窑的同时,重点抓好9家大型生产企业建设。其中淄博三桥钙业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水泥企业,被列入2010年前需要关停的水泥企业行列。区委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出路,联系新的投资伙伴,利用被关停的京西水泥厂的土地,投资8000多万元,新上附加值更高的氧化钙和纳米钙项目,纳米钙的价格是原来他们生产的低端水泥的三四十倍。三桥钙业年产值也有望突破亿元,利税过千万元。
在把企业做大的同时,淄川区通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把企业做强。在《淄川区鼓励自主创新奖励办法》中,奖励内容达到了八项,涉及科技进步、品牌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奖励等多个领域,通过税收、政策优惠等措施,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每年召开全区的创新发展大会,及时兑现奖励政策。
“百名专家淄川行”是淄川区着力打造的企业与科研院校的科技交流平台,至今已举办三届。三年来,累计签约合作项目96项,18名院士成了淄川区的“科学发展顾问”,全区建立起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2家,院士工作站1家,科研成果在淄川的转化应用速度大大加快。
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使淄川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汽车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产值以年均高于30%的速度增长。2010年,淄川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44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16.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