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国窑品牌响当当
2011-05-31 04:27:00 作者:马景阳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关键词:
[提要]
“人员减少四成,产量降一半,销售收入却增长了两倍。”提起淄博市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对陶瓷业的影响,华光陶瓷的苏同强深有感触。
□记者 马景阳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人员减少四成,产量降一半,销售收入却增长了两倍。”提起淄博市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对陶瓷业的影响,华光陶瓷的苏同强深有感触。仅华光独创的华青瓷艺术瓷近三年的销售额就分别是660万元、950万元、1550万元,三年翻了一番多。正是在“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引领下,淄博陶瓷通过不断提高行业标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文化创意理念,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去年,淄博骨干陶瓷企业产量达到14.9亿件,同比增长60.77%;日用陶瓷出口2.01亿美元,同比增长38%;日用陶瓷价格和艺术瓷价格比2009年分别增长两倍和三倍以上。
省陶瓷公司经理韩克新告诉记者,山东14位陶瓷业国家级艺术大师都在淄博,文化内涵、艺术底蕴赋予了淄博陶瓷产业高附加值。而传统产业一旦穿上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新衣裳,就由制造业转向文化产业。一万元原材料,即使生产的是中档产品,陶瓷产业最终形成的销售收入也在60万元以上。
2009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淄博“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牌匾。几个月后,国家工商总局又批准“淄博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淄博百般呵护来之不易的地域品牌。省陶瓷协会牵头制定了苛刻的“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标准,《镁质强化瓷器》《高石英质瓷器》《抗菌骨质瓷器》成为国家标准。他们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对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标准知识、品牌运作等方面的培训,每年一届的陶博会更是荟萃天下陶瓷艺术大师、陶瓷精品和先进的陶瓷机械、生产、创意理念,这对淄博陶瓷业的冲击、震撼和推动不亚于一场场“海啸”。
抬高门槛让陶瓷产业在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上下苦功夫,打造自主品牌无疑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但回报的却不仅仅是金钱和市场,更有中国陶瓷人的自信和自豪。2010年7月,在美国世界市场中心,众多国际品牌包围下的华光陶瓷孤独而又醒目。这是华光陶瓷首次以自主品牌身份参加世界最高水平陶瓷展览。看着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老外纳闷:一向专注于贴牌生产的中国陶瓷业,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另起炉灶”?苏同强告诉记者,华光陶瓷是中国陶瓷业第一个驰名商标。为确保自主品牌不被“贴牌”,华光陶瓷谢绝了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的“贴牌”合作要求,坚持用华光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淄博陶瓷没有孤芳自赏,他们和国内外陶艺大师的合作日渐升温。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师在淄博设立工作室,不仅使淄博陶瓷与世界主流融为一体,还使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设计、文化理念走向世界。而在国内,淄博的陶瓷企业和大师品牌经营跨区域合作越来越多,景德镇、潮州等地的陶瓷半成品进入淄博被深加工,最大加工增值为60倍以上。
李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