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3 13:53:00 我要评论
来源:齐鲁晚报与火热的暑期培训班相比博物馆里很冷清
8月1日、2日,记者连续两天来到枣庄市博物馆,令人不解的是,博物馆的展览室里一直鲜有参观者,更没有学生前去参观。一边是火热的暑期培训班,一边却是冷清的博物馆,历史文化“大课堂”与火热的暑期培训班相比,显得有些尴尬。
博物馆里鲜见学生身影
8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龙庭路的枣庄市博物馆。虽然博物馆不收门票,但游客依然寥寥无几,展览馆里更是没有一人参观。2日上午,当记者再次走到展览馆时,展览馆里只有一名中年男子在参观。
该男子告诉记者,他是从北京来枣庄旅游的,当天上午没有安排出行,就到博物馆了解枣庄的历史文化。他说,虽然枣庄市博物馆没有故宫陈列的文物多,但暑假期间学生们应当来这里参观,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记者一样,他对见不到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到不解。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时候也会有家长带孩子来参观,但可能是年龄原因,这些孩子对展览的文物等并不感兴趣。倒是一些热爱摄影和收藏的市民及游客经常过来参观。“博物馆里陈列着大汶口时期、商周时期和汉代等的历史文物,学生应该多来这里参观,这有助于他们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工作人员说。记者了解到,博物馆的两个展厅每天都向群众开放,周末也不闭馆。
培训班火热,学生忙赶场
2日,记者在离博物馆200米左右的枣庄市青少年宫看到,午饭后,家长带着孩子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有的学生背着小提琴,有的则是穿着跆拳道服装。在青少年宫一家舞蹈培训班里,几十个小学生正在练习舞蹈。舞蹈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培训的内容有少儿舞蹈、拉丁舞等。
在青少年宫的西侧,一些学生在草地旁边练习拉小提琴。采访中,一个姓刘的小朋友告诉记者,他上午在书法班学习书法,下午则练习跆拳道等。
送孩子学习跆拳道的市民周敏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忙着上班,暑假期间,孩子在家没人照顾,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她也不放心。“孩子的同学大部分都报了暑期培训班,书法、音乐、跆拳道等什么都有,虽然花点钱,但把孩子送到这来比较省心。”周女士说。
随后,记者有走访了位于振兴路的儿童乐园。在儿童乐园门口,记者看到了各种培训班的宣传展板。一位送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放假在家也没事干,与其在家打电脑游戏,不如让他报个班学点东西。
记者 胡修文
记者快评:
不要让历史文明受冷落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要先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沉淀的聚集地,博物馆汇集着一座城市的厚重历史文化,那些被千辛万苦收集起来的历史文物,用实物的方式书写着一座城市的光辉文明。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处城市的历史文明有一些了解。虽然这些历史知识不一定会出现在考卷上,但这些历史文明可以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一边是火热的暑假培训班,另一边却是冷清的博物馆。两者同时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时候,历史文明的尴尬境地让人担忧。
许多人觉得暑假是学生的天堂,殊不知,忙着赶场参加培训班的他们却依然辛苦。上午书法,下午跆拳道,精力有限的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去博物馆阅读历史文明?博物馆,这座理应承载历史文化的“大课堂”,何时才会不再冷清?这些问题,不是学生自己能解答的,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也许才是更加直接的答案。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