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1 15:03:00 我要评论
董方义 来源:水母网交警每天流动测速
警示标志
限速标志
水母网7月11日讯(YMG记者 董方义 摄影报道)2010年10月,芝罘区黄金顶隧道、通世南路隧道连续发生多起车辆连环追尾相撞事故。9个多月过去了,
这两座隧道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得格外平静。昨天,记者再次来到市交警三大队,打探这两座隧道的道路交通近况。
增设标志和电子眼
两隧道实现了9个月零事故
昨天上午9点,记者和市交警三大队民警一起,首先试走通世南路隧道。当记者沿着通世南路驾车向南行驶至惠安小区西门红绿灯前方100米,只见路西南侧树立着一块巨大的蓝白相间的巨型复合标志牌,左上角黄底黑框的警告标志显示的是“前方急转弯道”,下方是白底红框的禁令标志为“限速40公里”,旁边是“前方急弯 减速慢行”八个大字,边框顶上在夜间会出现警示红灯。在此标志的前方100米,就是固定监测拍照系统,实行24小时拍照。
在由南向北方向进入市区时,距离隧道口南侧200多米的路东南侧,记者看到一大型复合式交通标志,上面三角形的黄地黑框中提示“进入隧道开启车灯”,下面是白底红框限速50公里禁令标志。在黄金顶隧道,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设置。
市交警三大队副大队长石学兵告诉记者,在这两个隧道进行这样的交通标志、固定及流动测速相结合的安排,是2010年隧道发生事故以来,三大队经过一段时间(有时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科学检测、排查、调控,又经过不断改进后,经请示上级同意,而采取的科学管理措施。经过9个多月的探索、实行,两个隧道再也没有发生过像2010年那样的连环相撞事故,甚至连一起轻微刮擦事故也没有发生。
流动测速出效果
途经隧道超速车数量骤减
“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车速快,是导致隧道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发现交通事故,自2010年11月份开始,市交警三大队每天坚持派出警力,在黄金顶隧道、通世南路隧道进行不定时不定点流动测速。
两个隧道在2010年11月份刚开始测速时,当月检测到违法超速车辆5000余起。以后逐月回落,到今年的6月份,两个隧道检测到的违法超速车辆已经下降到了600余起。从上述两个数据可以看到,量变的过程直接影响到了质的变化。
市交警三大队一中队负责人刘志斌解释说:“许多人看到的可能仅仅是增设了一些相关的标志,增加了测速警车、仪器,其实不然,交警部门的每一个执法活动,每增设一面标志、新设置执法仪器,都是有着极其严格的工作要求、组织程序和相关法律依据的。三大队在进行这两个隧道的相关设置时,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可靠、科学的具体数据调研,例如,进行不少于一个星期的每天24小时隧道两处出入口、相关路面、路口等监测数据调研,得到科学的结论,进行上报批复。另一方面还要会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多次论证,达成一致的结论,还要通过本地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人人知晓后再具体实行。”
测速民警盛杰告诉记者:“现在,车辆超速情况每天都在减少,这当然是件好事,也是我们交警愿意看到的事情,你看,现在经过隧道的车辆老早就开始减速了,以这样的低速缓慢行驶,一般的危险情况都会轻松处理好,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事故了。”
市交警三大队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大队将继续保持这种工作模式,确保两条隧道的安全和畅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