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申 红
本报通讯员 李 波 张景亮
舍弃7亿元土地出让收益,反由财政投入10亿元建设公益性的烟台文化中心,政府算的是笔什么账?
“包场、团购”本是演出市场的通例,但烟台大剧院的众多世界一流演出,却“禁止包场、严控团购”。
为了让市民看上高档演出,烟台财政一年补贴1500万元推出降价50%的“经济适用票”。
采访烟台公共文化建设,稀罕事很多。探本溯源,记者见识了烟台文化惠民的大手笔。
这笔大账必须算清
5月26日晚,在烟台大剧院,阿塞拜疆国家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阿塞拜疆国家艺术团此次来华只演两场,一场在北京,一场在烟台。为何相中烟台?因为烟台大剧院的硬件设施和运营管理一流,在长江以北仅次于北京。
大剧院是烟台文化中心的组成部分。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时,烟台曾面临一个选择:如果出让土地搞商业开发,政府将有超过7亿元的收益;而建文化设施,政府则需要投入10多亿元。市委、市政府果断拍板:建文化中心!“文化是城市之魂,是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化建设,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所以文化投入的回报是无价的。这笔大账必须算清,不能目光短浅!”烟台市市长张江汀说。
正是因为算清了文化投入和收益这笔大账,烟台对文化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
投入8.56亿元建设的滨海文化广场,目前已成为烟台的“城市客厅”和市民追寻城市开埠文化的重要场所;
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的美术博物馆和烟台画院新馆,全天候对市民免费开放,成为市民美育的园地;
投入2亿多元对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福建会馆、白石村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朝阳街等历史街区进行修缮保护,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彰显了烟台沿海开放城市的层次与品位;
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烟台文化建设总投入60多亿元,是烟台文化事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市民享受经济适用票
5月6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大梦敦煌》在烟台大剧院上演。演出结束后,市民林玉泉久久不愿离去,“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太激动了!”
“北京、上海市民能看到的高雅艺术,我们烟台市民也要看到。”瞄准这一目标,烟台市与国内知名剧院管理企业合作,引进高档节目,确保大剧院周周有演出,其中20%以上世界一流,50%以上国内一流。去年,大剧院的演出超过100场,其中包括《胡桃夹子》《宝莱坞商人》《天鹅湖》等剧目,吸引了众多市民。
高档节目票价不菲,普通市民能承担得起吗?能!烟台向市民推出“经济适用票”,市财政每年拨款1500万元进行票价补贴,使票价平均降幅超过50%。这使烟台大剧院的散票出票率高达68%,进入全国大中城市院线演出前四。
为惠及市民,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中文化权益的平等性、尊重性,烟台市规定,凡是有政府补贴的院线演出禁止包场,严格控制团购。“包场和大规模的团购,实际上是对普通市民文化权益的剥夺,使欣赏高档演出成为社会强势群体的‘特权’和‘专利’。这与我们发展文化的宗旨背道而驰。”烟台市文化局局长徐明说。
烟台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网络,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采取市县乡村配套投入、部门结对共建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五大文化工程”。全市县级“三馆一院一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影剧院、文化广场)机构网络健全,载体功能完善;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均已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年底前也将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专项补贴和放映数字化,其中市财政每年拨付100多万元购置100部故事片、100部科教片拷贝和数字影片,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各基层服务点具备公共电子阅览室、视频剧场、网上图书馆三项功能。依托烟台图书馆开通的网络图书馆,有100万册数字图书,市民可以免费使用,平均月访问量50多万人次。
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被热捧
动人的旋律、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5月18日,烟台市吕剧院全新编排的吕剧《姊妹易嫁之后》刚一上演,就受到市民热捧,形成了吕剧热。
吕剧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烟台倾力打造“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的盛况。烟台市委、市政府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有鲜明的政府主导性,也有广泛的社会性,因而需要创新机制,激励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他们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公益文化,使公共文化服务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社会共享上实现良性循环。打造“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就是成功的实践。在“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中,他们以本地专业艺术院团为主体,以引进演出为补充,集中推出“传统剧目演出月”“歌舞综艺演出月”“高雅艺术演出月”“烟台新年音乐会”“烟台音乐节”“青年艺术节”“少儿才艺大赛”等专场公益演出。截至目前,“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已连续举办9届,累计演出500多场,观众超过50万人次,成为全省文化活动知名品牌。
把文化资源整合成项目,面向社会推介,也是烟台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公益文化的创新之举。到目前,烟台已连续举办8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向社会推介文化项目1650个,合作成功1158个,实际利用企业和社会资金1.6亿元。公益文化推介不但吸纳了社会资金,使很多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起来,还带动企业投资文化项目,建设了国际酒文化博物馆、钟表博物馆、锁具博物馆、京剧博物馆、啤酒博物馆、黄金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
烟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设专群结合的文化队伍和文艺创作骨干人才库,使《海殇》《巾帼须眉》《母亲的情怀》等精品佳作新鲜出炉,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等。他们还把国内外优秀艺术院团和艺术家引进烟台,年均引进国内外艺术家精品展180多个,与本地各类展览、演出交相辉映,实现了“天天有展览,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欢乐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