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王汝辉 王波
眼下的文登,正激荡着一股人心向善的暖流,打造“乐善之城”成为这个千年古县的新追求。
政府连续多年实施“十有”民生工程,民生投入一年大于一年;成立慈善总会,各部门单位以包村联户等形式扶弱助困,实现应助尽助;全省“二次捐髓”第一人吕明玉、“裸捐奶奶”李玉坤、免费接送尿毒症患者的大义“的哥”于永清……一个又一个爱心楷模的故事温暖人心。
政善:“十有”逐年升档
4月9日,文登正式向全市900多名幼儿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凡符合条件的贫困幼儿每人年均可获1200元助学金,这是文登“幼有所教”民生工程的又一次升档。
打造“乐善之城”,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而抓好民生就是最好政善。为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城乡居民关注的烦事、社会弱势群体的难事和普通市民反映的急事,2007年,文登市全面实施“居有所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等“十有”民生工程,为群众造福谋利,让人民舒心满意。
“十有”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文登民生投入逐年“升档提速”。从2007年投入8100多万元,到2011年的7.3亿元,五年累计安排资金21亿元,完成了107个重点民生项目。今年,文登又安排资金9亿元,实施21项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张民生项目“清单”记录着政善的足迹:对所有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建起420个农村标准化卫生室,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5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敬老院“五小工程”,成为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市。中小学全部达到地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成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在全国首创城乡孤儿一体化救助制度,孤儿每月可领取600元的生活补助费……
慈善:实现应助尽助
张家产镇农民张红丽因病换肾后,去年领取了3500元的慈善大病救助金,今年初再次领取到第二笔5406元的救助金。这是文登大病患者在领取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款项之后的“二次报销”。去年,全市共发放大病救助金880万元,受惠家庭1689户。
为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文登成立了慈善总会,将“慈心一日捐”活动作为善款募集的主渠道,并创新实施了认捐慈善基金的募捐新模式,目前认捐基金利息已达3500多万元,共募集到善款近亿元。文登先后投入慈善资金6700多万元,开展了慈善助医、助学、助老、助残、助困和赈灾等慈善救助活动,救助困难群众3.5万多名,实现了应助尽助。
文登还组织开展了为民办实事、包村联户工作,机关干部每人每年至少为联系户办2件实事。市妇联发起了“社会妈妈”活动,救助孤贫儿童300多名,捐款及赠物折款达100多万元。市人口计生局则推出了“情暖空巢——夕阳路上伴您行”服务活动,7万名计生协会志愿者与177位子女早逝的“空巢”老人牵手,对老人进行生活照顾和情感抚慰。
民善:小城暖流激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是文登的优良传统。4月5日晚,宋村镇北马村村民王瑞平家不幸遭遇火灾。当晚热心邻居就腾出一间房子给一家人暂住,不少村民及时送来米面油、衣服被褥等生活必需品。第二天,王瑞平家就收到来自各方的爱心款8000多元。
民善是城善的源泉和根基。为深入挖掘和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各类道德模范,文登在当地媒体开设了“身边的感动·美丽文登人”专栏,通过宣传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用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向善之心,在全市营造起“学好人、做好事”的浓厚氛围。
积极向善的力量在文登不断积聚,身边的“好人”越来越多。当一个素不相识的苏州妹子病情危急时,电业职工吕明玉两次为其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省第一例二次捐献干细胞者,一个多月后,文登市民王慧胜紧随吕明玉的足迹,成为我省第二例二次捐献者。为让“爱心不再孤独”,一个网络群友们组织成立了文登“爱心联盟”,制订了联盟章程,设立了分工部门,活动内容涉及人文关怀、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将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