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助推山东民营经济发展。
为每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搭起的梦想桥梁。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坊子区坊安街道60岁的郭太利热爱机械类发明,自2007年至今,已获得13项国家专利,还有多项发明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目前,郭太利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海浪发电项目的关键部件——球形滑移式联轴器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坊子区坊安街道60岁的郭太利热爱机械类发明,自2007年至今,已获得13项国家专利,还有多项发明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为了自己的发明,他曾跑过全国多个城市的很多机械厂,花了很多钱,也失败了很多次。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刻苦钻研。7月30日,郭太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发明得到广泛推广,这也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热爱机械发明
已获13项专利
7月30日,记者来到坊子区坊安街道,见到了郭太利。这位一直与机械打交道的老人眼中流露出执着和坚定的目光,对于自己的发明非常自豪。
“我和机械打交道已经40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曾到处打工,都是在机械类的工厂。”郭太利告诉记者,这也是他热爱机械类发明的根本原因。
说着,郭太利拿出了一大堆国家专利证书。记者看到,这些证书是从2007年至今,共有13项国家专利。这些专利证书上面的发明人都是郭太利,有球齿式万向联轴器、球齿式万向联节、一种螺杆钻具万向联轴器、螺杆钻具球齿式万向轴、一种球齿万向联轴节等。“我这些发明都是用到轧钢设备、煤炭机械、电力机械、军工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当中的,比原先的此类产品先进,更加耐用。”郭太利说。
随后,记者来到了郭太利的机械车间内,看到了他发明专利中的部分机械产品。“实际上,这些产品的用途范围都很广,但是凭我自己的力量根本难以大规模,将它们推广到生产中去。”郭太利有些遗憾地说。
借钱进行试验
家人起初反对
郭太利告诉记者,他今年60岁,是一名普通的机械工人,年轻的时候曾在临朐、高密、青岛等地的机械厂工作,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日子过得很踏实。在打工的过程中,他逐渐了解到,石油机械中的一种联轴器出现过很多问题,特别是寿命太短,一个联轴器仅能用40个小时,这样非常浪费资源。
此后,郭太利就一直在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些难题呢?经过近两年的构思、研究,在2000年时,他认为自己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难题,并动手发明了“球齿式万向联轴器”。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当时,郭太利没有条件试验自己的发明。于是,他跑到北京、青岛等很多城市的机械厂反复进行试验,不仅花光了自己的工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妻子看到他整天“瞎折腾”,起初非常不支持,认为这样花钱,根本成不了事。但是在2007年时,郭太利的试验终于成功了,并且他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拿到专利证书后,郭太利更有了充足的信心,从此,便是一发而不可收,他深深地爱上了机械类的发明创造。后来,家人也由原先的不支持,变成了非常支持他从事发明创造。
还有五项发明
也要申请专利
郭太利说,现阶段中国联轴器行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等。而他所发明的这些专利产品,都解决了这些难题。
目前,郭太利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海浪发电项目的关键部件——球形滑移式联轴器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记者看到了其申报的一些资料文件。
“当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网上看到了我的几项专利,专门联系到我,我们一起发明创造了这种球形滑移式联轴器。”郭太利说,以前海浪发电项目中的联轴器部件很容易断,原因就是这种部件的设计有死角,在波浪较大时,容易将死角处的联杆冲断。经过他们一年多的发明研究,2013年年底,他们终于发明、试验成功球形滑移式联轴器,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我现在还有5项发明也试验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我还要申请国家专利。”郭太利自豪地说,他现在有了自己的机械车间,发明、试验相对就容易多了。
心愿
使发明规范化
得到广泛推广
坚持就是胜利,郭太利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发明。虽然失败过无数次,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从来都不说放弃,他的努力、执着最终获得了成功。
郭太利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目前他的部分专利产品已经在石油机械、单螺杆泵、轧钢机械三个领域应用,其使用寿命超出原来的联轴器产品2倍—3倍,极大地减少了设备维修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成本。但是应用范围还是太小。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的发明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并能实现批量化生产,不仅要在国内推广,还要推向世界,推向更多的企业,让社会受益。”郭太利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他的发明,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也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