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潍坊

潍坊滨海布局“一城四园”演绎“蓝黄”激情

2011-08-24 13:38:00    作者:   来源:潍坊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风电设备 一城 生态 蓝黄 规划 太阳城 公开赛 黄河三角洲 长三角 珠三角
[提要] 一直以来,人们就有这样一种共识,山东潍坊靠海不见海。——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

  一直以来,人们就有这样一种共识,山东潍坊靠海不见海。尽管这里拥有140多公里海岸线,但潍坊人面对海洋时表现最多的只能是一声长叹,因为与青岛、烟台等城市不同,在潍坊的陆海之间,横亘着2600平方公里盐碱地,靠海真的难见海。如今,在潍坊北部广袤的盐碱滩上,滨海新城的崛起,寄托了全部潍坊人的蓝色梦想,让潍坊这座沿海城市实至名归。潍坊正乘“蓝黄”之东风,尽情演绎农耕文明下无力改变的盐碱滩涂的宏伟蓝图。

  从潍坊城区向北约1个小时车程,站在北海路荣乌高速高架桥上北望,崭新的柏油路纵横交错,道路两边到处是林立的塔吊,进进出出的车辆,让人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生产车间,辽阔的渤海湾畔掀起了强劲的“滨海旋风”。

  大机遇 大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自南向北“珠三角”、“长三角”的迅速崛起,以让世人惊诧的速度,引领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速度。相比而言,环渤海经济圈的“黄三角”区域一直沉寂着、积蓄着,等待着划破苍穹的那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做出了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决策部署。

  ——2009年11月23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为主,由海及陆统筹发展,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以陆为主,由陆及海统筹发展,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全国宜居宜业城市。

  在中国的版图上,山东半岛犹如巨龙的龙头伸向了大海的深处。沿渤海湾由北向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次分布,位于山东半岛的中心部位的潍坊,正处在“蓝黄”交汇的节点。“一蓝一黄”两个经济区域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特别是,潍坊全域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且被列入主体城市和主体区连接联动区的重要枢纽,标志着潍坊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崭新的海洋经济时代。

  “蓝黄”两大战略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交汇,支持政策叠加聚焦。“蓝黄”融合,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托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大决策 大框架

  战术,关乎一场战役胜败,而战略,则是决定全局输赢的关键因素。

  潍坊的决策者无疑是带着这样伟大战略眼光。早在几年前,着眼于区域竞争和潍坊未来发展,北部沿海开发就纳入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并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沿海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特别是,2008年2月27日,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寒亭北部原滨海项目区和央子街道整体划归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同时扩大央子街道管辖范围。此次调整,改变了潍坊滨海的发展格局,为滨海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由原来的283平方公里扩展到677平方公里,400多平方公里的存量用地、69公里的海岸线,无际的浅海滩涂和丰富的卤水资源,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这次调整,充分体现了潍坊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北部沿海开发的气魄和决心,也和国家下决心推进的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

隋乔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