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首期县委书记研修班
县处级领导中央党校进修将常态化,一天餐费20块钱。
县处级领导中央党校进修将常态化,一天餐费20块钱。
如果“拍得好”要以伤害为代价,那宁可站得远一点。
聚焦2015山东两会,汇集大众民意,网传百姓呼声。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重点改革有序推进。
市气象台13日发布数据,济南去年全年降水较常年偏少约25%,其中有3个月“0降水”。市区内四大泉群全部告急。回灌补源成为保泉的唯一“救命稻草”。
导语:市气象台13日发布数据,济南去年全年降水较常年偏少约25%,其中有3个月“0降水”。市区内四大泉群全部告急,回灌补源成为保泉的唯一“救命稻草”。
趵突泉喷得有气无力。 记者 王蕾 摄
登州泉已经不见水帘。 记者 王蕾 摄
卧牛泉几成死水一潭。 记者 王蕾 摄
济南市区四大泉群告急!泉水浴场面临“无水可用”尴尬
水位一天天下降,停喷噩梦在复涌10年之后重新袭来,趵突泉到了最艰难的一年,泉城其他泉水也没了脾气;记者14日探访发现,目前济南市区四大泉群都不太“精神”,特别是一些以渗透方式喷涌的泉水,更是进入了“半冬眠”状态,只有泉池中的一池清水能让它们找到“存在感”。
探访
四大泉群都不“精神”
济南共有十大泉群,其中市区内的四大泉群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和珍珠泉最为著名。
14日,记者在黑虎泉取水点观察发现,虽然已经是隆冬季节,但来这里取水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取水高峰时,有的市民需要拍十几二十分钟的队才能打上水。
由于护城河放水清淤,周边泉水的喷涌量看得非常清楚。当日,记者在南护城河看到,玛瑙泉已经“无声无息”,玛瑙泉周边的黑虎泉、白石泉和九女泉虽然仍在喷涌,但已不复“当年之涌”,其中,与夏天时的“水花飞溅”相比,白石泉如今的气势已经小了很多。
在趵突泉景区,记者注意到,柳絮泉、金线泉、卧牛泉等泉池都异常“安静”,水质也比之前有明显喷涌迹象时差了不少,登州泉四周的水帘则已经变成了细细的水流;趵突泉“三股水”畔依然是游客最为集中的地方,但与先前相比,“三股水”的喷涌也显得很无力。
五龙潭和珍珠泉是四大泉群中地势较低的,如今,珍珠泉已经半个月不见“珍珠”,五龙潭还算让人“欣慰”,至少景区水域水质目前还不错。距离五龙潭南门不远的“近水楼台”处,池中各色锦鲤争奇斗艳,官家池池底的硬币也看得清清楚楚。
揭秘
“阻力”决定喷涌状况
记者探访中发现,即便是同一个泉群的泉水,喷涌状况有时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随着水位的下降,这种差异越发明显。
对此,泉水专家表示,这跟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
专家介绍说,四大泉群中,有一部分泉水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喷涌的,比如玛瑙泉、琵琶泉等,这类泉水是否停喷并不容易判断。直观地看,一般只要泉池中水质尚佳,即便没有明显的串串涌珠,也不算是停喷,只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喷涌方式变成了慢慢渗水。
与这种喷涌方式相对,一些泉眼地层裂隙较大,喷涌阻力较小,在地下水位一样的情况下,喷起来更加明显,趵突泉就是代表。
专家表示,地下水位较高的时候,不同的喷涌方式缔造了泉水婀娜多姿的形态,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渗透喷涌的泉水由于喷涌阻力较大,受影响更加明显。
“像现在这种情况,从景观上来看,肯定是渗透喷涌的泉水先变得无声无息,然后才会影响到裂隙较大的泉水。”泉水专家解释称。
影响
泉水浴场面临“无水可用”尴尬
经过投入使用后的首次大规模改造后,5岁的泉水浴场即将全新亮相;然而,节节败退的地下水位让济南市民对浴场的命运忧心忡忡。
据了解,黑虎泉泉群是四大泉群中喷涌水位最高的,一旦黑虎泉喷涌受到影响,从南护城河取水的泉水浴场将面临无水可取的命运。
浴场蓄水时间延长
泉水浴场所用的水,主要来自护城河南线泉群,包括黑虎泉、九女泉、白石泉、玛瑙泉等。由于地下水位已在橙色警戒线以下,泉水浴场改造后,蓄水时间将比丰水期延长。
更让人揪心的,还不是泉水浴场的蓄水速度。从去年开始,济南持续干旱,降雨量不足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黑虎泉是市区四大泉群中喷涌水位最高的,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理论上会先于其他三个泉群停喷。果真如此的话,从南护城河取水的泉水浴场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甚至面临暂停开放的尴尬境地。
市民取水受到影响
不光是泉水浴场,一旦南护城河众泉停喷,位于黑虎泉畔的取水点也将面临关闭。
2006年10月,位于黑虎泉东侧的黑虎泉取水点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济南泉水“先观后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9年以来,去黑虎泉打水已成为很多市民的习惯。如今,由于玛瑙泉已经停喷,此前习惯到玛瑙泉取水的市民不得不到黑虎泉取水点接水,使得该取水点更加“繁忙”。
“目前看,只要黑虎泉有水,市民打水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景区工作人员说,“我们也希望水位触底反弹,这样既能保证景观,也能让市民继续享受泉水福利。”
去年有仨月“0降水”趵突泉能不吃紧嘛
1月13日,趵突泉水位徘徊在27.84米左右,百脉泉、龙湾泉、漱玉泉等泉池早已干涸,济南面临趵突泉复涌11年来最严峻的挑战。市气象台13日发布数据,济南去年全年降水较常年偏少约25%,其中有3个月“0降水”。如此干旱,对济南保泉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今冬“贫雪” 本周初雪又想爽约
不光济南,山东多地都比以往更盼望降雪。“天气太干燥了,最近感冒的人也挺多的。按说老天也该下场雪啦。”市民王女士说。
今年1月11日,市气象台发布天气周报,预测周四至周五(15日至16日)会有一场小雨雪。但这一预报被最新的气象资料“打脸”,天气预报员于13日更新了天气预报:14日夜间到15日多云转阴,南风3级,最低气温-5℃~0℃,最高气温9℃左右。16日多云转晴,北风3~4级,气温下降。大家盼了许久的初雪,又要“爽约”了。
今冬到底要“贫雪”到什么时候?气象资料显示,2004年至2013年,济南的初雪日期分别为11月25日、12月31日、12月30日、12月1日、12月29日、11月14日、1月3日、11月29日、11月4日、12月17日。从往年的初雪记录来看,都这时候了,今冬降雪无论哪天到来,都将成为近年最晚的一次。
干旱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2014年,济南有3个月份出现了“0降水量”记录,分别是1月、3月、12月,分别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减少5.8毫米、14.5毫米、7毫米。
环流异常 去年夏天全省“贫雨”
记者从山东省气候中心了解到,2014年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9.4%,济南则偏少约25%。当不少市民抱怨今冬降水太少的时候,气象专家说,还得回过头来“算总账”:2014年夏季“贫雨”,才是拉低了全年降水量数据的“罪魁祸首”。去年夏天,全省平均降水量261.9毫米,较常年偏少34.6%,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少值。
2014年,本应多雨的汛期,降水远远不如往年。市气象台统计,去年7月,济南平均雨量为112.2毫米,较常年偏少75毫米;8月降水量为106.6毫米,较常年偏少71.9毫米。
“去年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偏少。”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孟祥新说,去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地偏强偏南,导致水汽很难北上,造成了夏季干旱少雨。
专家认为,大气环流异常,不仅使去年夏季降水少,也让初雪至今迟迟来不了。然而,冬季降水少是多年来的气象规律,如果想通过冬季“加班”来填补去年汛期降水的“短板”,几乎是不可能的。
天气这么干燥,能动用人工增雨(雪)吗?
增雨不是想增就增
“天气这么干燥,不是有人工增雨(雪)技术吗,可不可以派上用场?”市民李先生表示疑问。
“前两天,本以为有合适的天气系统,南部山区人工增雨(雪)炮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着,等待合适的机会。”市人影办一位工作人员说。然而,受天气系统、空域等因素影响,人工影响天气并不是人员、设备到位就能开展了。
记者了解到,如果一个地区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这并不是说当天经过这个地区上空的云只凝结了这么多水分,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如缺少足够的凝结核,致使很多水分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人工增雨(雪)则是向云中播撒适当的催化剂,来增大降水效率。降水效率增大的同时能够增加云中的水汽变成水或冰时释放的潜热,从而增强大气中的上升运动,促进云中更多水汽的凝结,达到增加降雨的目的。近年来,人工增雨(雪)一直进行着,成为“保泉”的一大“功臣”。
据相关人士绍,人工增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包括高炮、火箭、烟炉、飞机,每种方式都有碘化银的身影。
据了解,碘化银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打”到高空中,它可以促使云中更多水分变成雨滴(雪)降到地面。然而,碘化银上天“催雨”,也不是随时都能做到的。
回灌补源已成济南保泉唯一“稻草”
据了解,短期之内济南并无明显降雨降雪,地下水开采量暂时也不会大幅缩减,回灌补源已经成为保泉唯一的“救命稻草”。
水库还能坚持半年
在卧虎山水库管理处防汛科科长吴深印象中,眼下并不是卧虎山水库水位最低的时候,“有一年蓄水量只有1000多万方。”
如今,卧虎山水库已经不复之前碧波万顷的盛景,水位持续下降,让多年没见过太阳的河床露出了水面。去年3月3日起,卧虎山水库就开始放水,给远在市区的小兄弟——趵突泉帮忙,一帮就是近一年。
“到现在为止,卧虎山水库一共放了近5000万方水,现在还剩2940万方。”吴深告诉记者,现在水库进出水量并不平衡,一天的进水量在8640方左右,出水量在2万方左右。
虽然还有近3000万方的蓄水,但卧虎山水库是土石坝,要保证水库安全,最少需要500万方的蓄水量,不然的话,缺水会导致坝体干裂,造成溃坝,也就是说,卧虎山水库能用的水量不到2500万方。
“2014年水库的进水量只有1000多万方,现在吃的是2013年的老本。”吴深说,按照每天回灌补源20万方计算,卧虎山水库现有的蓄水量可以坚持到今年汛期。
黄河水也能帮上忙
虽然济南市采取了很多保泉措施,但因为短期内没有明显降水,地下水开采量近几年来也一直在缩减,目前已经到了“瓶颈期”,暂时不会再大幅缩减,保泉能依赖的,也就只剩下回灌补源了。
几乎每年春季,卧虎山水库都要开闸放水,通过位于玉符河的西渴马强渗漏带进行回灌补源。水流从大坝上飞流直下,不少人感叹声势壮观的同时,心中也有一个疑惑:回灌补源真能帮上趵突泉吗?
“2003年开展回灌补源以来,趵突泉一直在喷涌。如果没有回灌补源,趵突泉水位会降得更快。”济南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好消息是,除了卧虎山水库能保证回灌补源,目前,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输水工程距完工也已仅剩“一步之遥”。虽然该工程尚未正式通水,但黄河水已经可以抵达二级泵站,通过玉符河沿岸预留的分水口进入玉符河强渗漏带。
实验证明回灌有用
据了解,济南市水利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开展的两个实验,最终促成了济南开展回灌补源。
1997年8月1日,济南四大泉群水源地连通试验正式启动。这次试验历时5个月,选取东南、南、西南3个方向,分别在老君井、涝坡庄机井、白土岗井和西渴马村机井4个地点分4次投放了示踪物。结果显示,西渴马村地下水流携带的示踪物在趵突泉水中出现最早,12小时后五龙潭水样中才出现峰值,黑虎泉、珍珠泉未采到示踪物峰值。
西渴马村位于玉符河附近,这意味着,要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补充玉符河的地下水源十分重要。
2001年至2002年,济南市水利部门进行了两次人工回灌试脸,从南部卧虎山水库经玉符河放水并通过西渴马强渗漏带渗入地下,第1次人工回灌直接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值为0.23米;第2次人工回灌直接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值为0.25米。
两次试验都证明,玉符河人工回灌可使趵突泉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对泉水具有补给作用。玉符河上游地带具备补源的地形条件、地质分布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地质结构条件、水动力条件、水源条件,是比较理想的补源地带。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