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餐摊主的一天:凌晨起床 一天卖400根油条

2014-07-27 08:27:00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孙启孟
分享到:

夏夜的凌晨2点,城市的喧嚣刚刚结束,马路边的烧烤摊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寂静中收起桌椅板凳的“咔嚓”声显得很清脆。别看店面小,刘涛经营的种类不少,除了油条、馅饼,还有火烧、炸糕、麻团、豆腐脑、豆浆、小米粥、甜沫等。

  夏夜的凌晨2点,城市的喧嚣刚刚结束,马路边的烧烤摊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寂静中收起桌椅板凳的“咔嚓”声显得很清脆。刘涛就被这声音吵醒,悄悄穿好衣服,看一眼熟睡的妻儿,来到位于大尧三路的早餐店,开始一天的忙碌。“这一天要卖出400多根油条、200多个火烧、200多个馅饼和炸糕,还有数百碗的小米粥、豆腐脑、豆浆、甜沫。”刘涛数算着这些量开始准备材料。刘涛是枣庄人,今年35岁,来青岛10年,做过饭店服务员和保安,和妻子在这里开早餐店已经6年多了。

  现场 早餐摊虽小事儿可不少 夏天馅料现做才放心

  刘涛之所以2点就起床,是因为他有个原则,就是夏天的材料一定要当天准备,因为提前做好容易变质。“秋冬的时候,面、馅饼和火烧的馅可以前一天晚上备好,第二天早上用没问题,这样早晨4点半左右来开工就行了。”刘涛说,但是夏天不行,几个小时就容易变质,来买早餐的多数是老顾客,让他们吃得放心我也心安理得。

  早餐店没有名字,在一处网点房的边上,是个楼梯下面的坡形空间,仅有1米半宽度,10米长度。别看店面小,刘涛经营的种类不少,除了油条、馅饼,还有火烧、炸糕、麻团、豆腐脑、豆浆、小米粥、甜沫等。店内基本就是操作间,店门口的空地上摆了几张桌子供客人使用,但这几张桌子的利用率并不高,多数人都是买回家吃。

  使用“统筹方法”做早餐

  早餐店经营的种类多,要做的工作也多。刘涛有着大专学历,每天早晨都运用“统筹方法”计算如何更高效做出早餐。“之前是我和媳妇两人忙,现在媳妇要在家带孩子,只有我自己了。“刘涛说,他到店里第一件事是和面,因为炸油条、馅饼和火烧都需要发面,面团要醒2个多小时。和好面后,开始将泡好的大豆放进豆浆机里,做豆浆和豆腐脑,将小米稀饭和甜沫煮上。然后开始利用这个时间做肉馅等。

  大约4点的时候,天刚朦朦亮,他雇的两个钟点工就来了,开始和他一起支起炸锅和摊位、揉面、收拾炉子上的豆浆、豆腐脑、甜沫等,接着就要做第一锅油条、馅饼、火烧了,这个时候刚凌晨4点半。“每样都要在清晨5点之前准备好一些,不能太多也不能少,因为这个时候就会有客人来了。”尽量不让客人等候太长时间,又得让他们吃上热乎的早餐,这也是刘涛的原则。

  对老顾客熟记在心

  清晨5点,一名60多岁的市民准时来到摊位前。“丁大爷早,给您炸的油条刚出锅,你闻闻。”刘涛热情招呼起来,然后麻利地将两根油条、两个火烧和两碗豆腐脑装好递到丁大爷手中。丁大爷也笑呵呵地说:“小刘,今天早晨再多来1个鸡蛋和1个火烧。”

  “看来您孙子又来了。”刘涛赶紧装好鸡蛋和火烧递过去,收下钱。他告诉记者,丁大爷每天都是清晨5点来买早餐,多数时候他都是第一个顾客。

  对于老顾客需要的早餐,刘涛早已熟记在心。“大约5点半,刘大妈会牵着小狗来买5根油条,要炸得火大一些;6点左右,对面楼上的张大爷要两个萝卜的馅饼和1碗豆浆;也是6点左右,附近一家单位保安会来拿30根油条,要炸得轻一些,他们回去放食堂里,吃之前还要再过一遍油加热……”刘涛算着时间准备这些早餐,他说人最多的时候是早晨7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都是在附近上班的人,顺路来买了边吃边走到单位,这个时候也经常出现排队。

  早晨7点20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刘涛和两名工人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一开始秩序很好,大家都在排队,忽然摊位的左右两边各冒出几个人,都说是自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石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