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为老人治病花费70多万元 独生子一人承担压力

2012年12月10日 06:58作者:来源:齐鲁晚报

在农村,靠务农维持生活的家庭经济本身就比较脆弱,一个家庭中要是有人患大病,生活本来不错的家庭也会变得举步维艰,独生子女家庭显得尤为脆弱。病情稳定到一定程度,辛在海将母亲接回了济南,在距离自己工作医院不远的地方租了房,以方便母亲定期到医院输血。

  母亲治病已花去了70多万元,今后的治疗怎么办?拿着一摞费用单,辛在海有些茫然。 本报记者 殷亚楠 摄

本报记者 殷亚楠

  在农村,靠务农维持生活的家庭经济本身就比较脆弱,一个家庭中要是有人患大病,生活本来不错的家庭也会变得举步维艰,独生子女家庭显得尤为脆弱。近几个月,在省城某医院工作的辛在海就体会到这种脆弱,母亲生病已经花费70多万元,“怕老人担心,一直不敢说实话。”无助中,辛在海表示,虽然已经背负了40多万元的外债,但为母亲治病,再难也要坚持。

  正忙活着成家
母亲突然患病
  辛在海老家是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任家董旺庄,今年30岁,毕业于泰山医学院的他在省城一家医院工作已经7年了。日前,记者见到辛在海时,他脸上不时浮现出笑容,相对医院里许多大病患者家属,辛在海要乐观得多。去年的这个时候,辛在海还在为成家找对象忙活着,如今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母亲张德令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了十个月的治疗后,如今病情还没有稳定,巨大的心理包袱几乎压得辛在海喘不过气来。
  辛在海的父母在村里种地养蚕,父亲偶尔出去打工。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供养辛在海上大学倒没费多大劲儿,等他工作以后,家里的压力就更小了,有了一二十万元的积蓄,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小日子已经过得很不错了。可在去年年底,辛在海57岁的母亲干农活时感觉身体乏力,去村卫生室打了几天针也不见好转,大年二十七在日照市中医院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一个在医院上班的亲戚给辛在海打来电话,让他赶紧带着母亲到大医院复查一下。
  正常人的血小板数是10万个单位,而母亲的才5000个,是正常人的二十分之一。辛在海接到电话后,“提着心”回老家接了母亲到济南复查,做了骨髓穿刺后,张德令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养蚕时用的福尔马林消毒疑为致病诱因。除了贫血,张德令还伴有黄曲霉菌肺部感染症状,高烧40度持续不退。
  听说天津中国医学院血液病医院治疗这种病有经验,有不少患者花费二三十万元就治愈了。在济南住了一个多星期后,辛在海和父亲将张德令转院到了天津这家医院治疗。“以前从来没想到看病会花那么多钱。”辛在海感叹道,他在医院做医疗设备维修,觉得花一二十万做个器官移植手术就算花费很高了,没想到母亲仅在天津治疗就花去了62万元。
不让老人担心
一直隐瞒治疗费
  花费最高的时候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时。辛在海告诉记者,母亲高烧40多天才退下去,用了4个月的抗真菌药。一开始用国产药,一天一千多元,可是效果不好,又用了半个月的进口抗菌药,进口药的效果好,可是价格也高,进口药价格达到了国产药的数倍,一天治疗下来,需要七八千元。家里20多万的积蓄,一个月就花光了。张德令加入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按上限报销了15万元。后期的治疗费用辛在海只能向亲戚朋友借,他已经向二三十人借过钱,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
  病情稳定到一定程度,辛在海将母亲接回了济南,在距离自己工作医院不远的地方租了房,以方便母亲定期到医院输血。母亲的身边离不开人,辛在海的父亲天天照看着,无法再出去打工,全家的收入只有辛在海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
  可现在治病吃药的费用仍然让辛在海很吃力,辛在海翻着一沓厚厚的收费单据说,母亲现在每两天做一次血常规化验,费用100多元;每天要打一支促进白细胞生长的药,140元一支;口服保肝保胃的药一天要100元;中药调理每天70元;每周输一次血小板,大约1500元;十来天输一次血浆,每次400多元。这些算下来,母亲治病现在每个月的花费接近两万元。
  怕老人担心,辛在海不敢跟父母说实情商议,一个独生子,遇到这种事,没有人可以商量,家庭的困难辛在海只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今后母亲的治疗咋办?辛在海茫然中不乏苦涩。可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想,老人生养自己不容易,再难也要给母亲治病,既然坚决要给母亲治病,就想尽办法凑钱,实在没有钱就出去借。“要是有兄弟姐妹不知是不是会好一些?”有时候,辛在海心里偷偷地想。为了不让母亲担心,辛在海从来不敢把治疗费的真实数字告诉她,母亲不识字,这个在农村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可能根本不会想到会花这么多钱。“跟她说花了20多万元,她就嫌花得太多了,后悔去治疗。”辛在海心酸地表示。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