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本站搜索:

存在隐患或退出 道路客运企业应对后卧铺时代

2012-08-28 06:37:00     作者: 谢晓东    来源: 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卧铺客车 道路客运 客运市场 客运线路 公告
[提要] 8月26日凌晨两点多,一辆长途双层卧铺客车与罐车追尾,造成36人死亡。”一位从事运输管理的业内人士说,根据我省对客运班线集约化的要求和班线期限,我省卧铺客车5年左右就可以退出市场。

  □ 本报记者 谢晓东

  8月26日凌晨两点多,一辆长途双层卧铺客车与罐车追尾,造成36人死亡。长途客运、双层卧铺车、凌晨出事、数十人遇难……发生在延安的这幕交通悲剧,让人想起一年多前造成41人死亡的京珠高速特大交通事故。

  除上述两起特大交通事故外,近年来卧铺客车交通事故还发生过多起。今年6月20日凌晨,沈海高速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坠入36米深的山谷,致17人死亡,28人受伤;2011年3月16日凌晨,山西临汾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发生碰撞,致12人死亡,16人受伤;2011年7月2日,太长高速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坠沟致9人死亡……

  惨烈的教训,相似的情景,人们在思考惨剧背后交通安全管理漏洞的同时,不免把目光投向卧铺客车本身:卧铺客车是否存在难以弥补的安全缺陷?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卧铺客车数量占大客车的比例为1%左右,但其事故死亡人数占大客车事故死亡人数比例达10%。

  卧铺客车作为中国客车市场上特有的一种车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1996-1998年达到销售顶峰,曾经有过年销量7200辆的市场表现。此后,随着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卧铺汽车的市场也在逐年压缩。进入2000年以后,卧铺客车市场开始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更主要的是,卧铺客车的车内环境恶劣,空间狭小、通风不足、卫生条件差。由于卧铺客车采用双层布局,实际上它的载客面积是座椅客车的1.5-1.7倍,危险性很大。

  再往后,长途卧铺客车多次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行业内人士逐步达成共识:卧铺客车本来就是一个特殊国情下的过渡产品,市场需求量也不大。更主要的是,从去除安全隐患为重的原则出发,还不如干脆让它“退休”。

  2011年7月24日,交通运输部决定对卧铺客车实行特别监管措施,提出卧铺客车必须强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推行凌晨2时至5时临时停车休息。2011年12月31日,工信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通知规定,在卧铺客车安全技术标准修订公布之前,工信部暂停受理卧铺客车新产品申报;自2012年3月1日起,相关卧铺客车产品暂停生产、销售,工信部暂停全部卧铺客车产品《公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停办理卧铺客车注册登记。这就意味着,按照长途卧铺客车正常的8到10年的报废年限,即便是最新的卧铺客车,8年后或将陆续从客运市场上消失。

  对于该项通知,我省多地道路客运企业回应,如果要开比较长的客运线路,就用比较舒服“航空坐骑”来替代卧铺。他们已经做好卧铺客车退出市场的准备。

  根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要求,现有营运卧铺客车经营到期后,单程不足2000公里的,如需延续经营,可申请其他车型。单程超过2000公里以上营运客车经营到期后,不再办理延续经营。

  “近期,多地道路客运企业已经分批开始用座椅客车替代卧铺客车,这也意味着我省卧铺客车已经开始退出客运市场。”省交通运输厅一位工作人员说,威海市在威海至上海、威海至合肥等线路投入5辆大角度半躺式航空座椅客车代替卧铺客车,青岛也已经在部分线路用座椅客车代替卧铺客车。至于全省什么时间卧铺客车全部退出,目前还没有政策。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截至2011年7月,我省共有公路客运班车36654部,1599条跨省长途班线,其中有926辆卧铺客车。由于长途卧铺的线路运营期限一般是8-10年,这意味着在我省不放开增加新线路的情况下,全省卧铺客车完全退市还得等约8年时间。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说,随着铁路的发展,公路长途运输市场已经大幅萎缩,卧铺客车退市对道路客运企业影响不大,全省卧铺客车不用等8年就可全部退市。

  “卧铺客车需求量小,只是满足于不通铁路的偏远地区需要,这次延安发生的事故无疑加快了卧铺客车退市的脚步。”一位从事运输管理的业内人士说,根据我省对客运班线集约化的要求和班线期限,我省卧铺客车5年左右就可以退出市场。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