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左)和朱君在接听读者热线。记者高明兴摄
有读者打来电话询问做客本报“空中诊室”栏目的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杨红梅,“为什么目前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这到底是怎么了?”
杨红梅说,不仅仅是这位读者,身边的很多人也经常问她这个问题。“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多与诸多因素有关,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年轻人抗压能力差、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等等都是原因。”
在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朱君看来,精神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与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升高有关。当下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现代人本身抗压性较差,遇到事情容易焦虑、抑郁,从而引发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最高,但目前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杨红梅透露,最近到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的14-19岁的患者比较多,很多人没有达到精神疾病的程度,但已经有前期的征兆。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说两句,孩子就承受不了。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使孩子应对和抵御挫折的能力降低。”朱君说。此外,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矛盾、工作问题、经济困难等因素也会导致精神疾病。
早期干预对治疗至关重要 如家人出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
有读者打来电话表示,全家人都因为老父亲患有重性精神疾病而陷入苦恼中。对此朱君说,事实上目前精神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患者家人有关。
“一般人对于精神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身边的人出现不正常情况时,没法及时判断这是精神疾病的征兆从而给予关心、抚慰,导致病情继续恶化,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朱君说,早期干预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可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家属难以及时发现患者症状,当家里人觉得需要治疗时,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
“如果家里有人性格变化很大,身边的亲人就应该提高注意。”朱君说,一个人的性格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比如由内向沉静突然变得外向躁狂,由外向活泼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由循规蹈矩突然变得放荡不羁等,亲属就应该对他密切注意了。而如果出现自言自语,比如自己在空中比划、或者好像在与人对骂时,那症状就更明显,此时需及时就医。
杨红梅说,如果发现周围有人情绪低落,饮食睡眠都不正常,经常一个人独处,应给他积极的关注,尽早关心帮助,缓解压力,这样才不至于发展到严重程度。发现有人确实问题比较严重,则应该联系医院及时就诊。杨红梅提醒,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市民,可以鼓励他们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求助专业人员,要避免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而不向专业人员咨询和寻求帮助。
精神疾病患者最怕受歧视 人们不经意的嫌弃都可能让他们旧病复发
“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在85%以上,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在与读者交流中,杨红梅一直在解释,精神疾病并非不治之症,多数患者的疾病可以得以控制。经过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然而,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导致了很多精神疾病患者虽然康复出院,但仍得不到理解,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常常受到歧视,使他们的心灵再次遭受挫折,甚至旧病复发。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来自于社会,有时还来自患者的家属。出于“丢人”等原因,有的家属甚至将患者锁了起来。杨红梅透露,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自2007年来启动了为家庭特别困难的重症精神患者的“解锁”行动,但施行过程中却遇到了患者医院“解锁”家中“被锁”的困境。杨红梅说,以前50%的家属会接患者回家过年,现在只有不到10%的家属愿意接他们回去。
“真正的‘解锁’并不容易,因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不仅社会嫌弃,家人也嫌弃。”杨红梅表示,家属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令人无奈,“和其他躯体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没有人喜欢他们,没有人爱他们,家人不锁他,邻居们都不愿意。”
不应该对精神疾病患者过分恐惧 这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接纳和包容
“如果我对面过来一个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怎么办?”有读者这样问朱君。
“首先要有自我防卫意识,保护好自己,不要刻意离患者太远或者太近,但总体上不要让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朱君强调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接纳和包容,而社会也不应该对精神疾病患者过分恐惧。
“不歧视他们,也是对他们的人道。”朱君说。杨红梅透露,由于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既无经济来源,又无完整的家庭,再加上有些家属怕受歧视,目前只有20%左右的精神疾病患者到医院就医,其余80%流散于社会上、社区中,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因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应该多些了解,多些理解和包容,消除偏见和歧视,接纳和关爱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并不可怕,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缺少家人的理解,更缺少社会的关注。”朱君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也有丰富的感情,他们也期待着与人交流,回归社会。对待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需要一份特别的爱心和责任感。“需要社会接纳他们,包容他们,精神疾病防治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 (本版稿件采写 记者 高明兴 实习生 刘晓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