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5 18:24:00 我要评论
王磊 来源: 大众网章丘市埠村街道杨家巷村村支部书记杨有伟接受记者采访。
大众网济南6月5日讯(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曹长兴 袁致甲) 在章丘市埠村街道杨家巷村,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小康路,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村实现产值1.3亿元;以身示范维护回汉两族团结,13年未发生一起纠纷上访事件,获评“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倡树文明新风尚,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文明村……
他,就是“山东省乡村建设带头之星”,“济南市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杨家巷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杨有伟。谈起村子里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赞爱有加,都亲切地称他是村里的“好当家人”。
改制盘活集体资产 村民免费住进新楼房
走进杨家巷,处处有“震撼”:农民公寓楼,规整气派;商业美食街,店铺林立;所有街道都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村民开着小轿车在路上往来不息。然而,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前这里的“脏乱差”却远近闻名:土坯房年久失修部分坍塌,牛羊鸡鸭满大街晃悠,苍蝇蚊子到处乱飞。穷困无聊的村民,没事就打架上访,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
在2005年到2010年的6年间,杨有伟让杨家巷村实现了“蝶变”。
99年当选村主任、04年担任村支书,成为“村官”的杨有伟,想的是如何服务乡亲,强村富民。村里的几个工厂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均不景气走上了下坡路。杨有伟心急如焚,他和厂里的骨干讨论后,认为关键问题是经营理念落后、生产管理不善。他邀请专家把脉,走企入户搞调研,最终拍板: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改制。
2004年底,杨有伟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收购了村里濒临倒闭的环保煤矸石砖厂,当年盈利30多万元。厂子赚钱了,杨有伟就鼓动村民入股,并承诺“亏了算他个人的,赚了大伙按股分红”。于是,村民纷纷入股。第二年,砖厂盈利50万元。初尝甜头后,杨有伟又接连盘活了村办煤矿、电缆厂、树脂厂,消除了产权不明的弊病,加大了技术改进投入,让这些濒死的民营企业重焕生机。强村的同时,杨有伟尝试“商业富民”。他利用区位优势,沿街建设了商住楼房100余栋,帮助村民投身第三产业。目前,村里个体商户已经超过120户,经营日用百货、娱乐饮食等20多个项目,全村200多户通过第三产业实现了经营性增收。
去年,杨家巷村实现产值1.3亿元,完成利税19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建成农民公寓楼近40栋15万平方米,村民没花一分钱就全都住上了楼,6年间杨有伟先后投资1.2亿元,在不增加一块宅基地的情况下,建设了公寓楼15万平方米,入住718户,实现了全村楼房化。在旧村改造的同时,他还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村小学综合教学楼、村卫生所、健身娱乐广场,维修了清真寺,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村内道路12000平方米,并安装了路灯,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手机成了“村民热线” 10年办事7000多件
“社会要文明和谐,关键要处理好村里的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嘛!”杨有伟介绍说,他的手机已成了杨家巷的“村民热线”,无论村民有什么事,只要拨通他的电话,就能立马得到解决,成了村民的“服务热线”。从热线公布至今,这条“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群众有需要,五分钟就能赶到。10多年来,这条村民热线已办理各类事务7000多件,村民生老病死、水电暖维修、矛盾纠纷都是通过热线处理好的。“我们都打了10年了,已经成了村里的‘110’。”村民们对杨有伟的手机号熟记于心、情有独钟。
在村里杨有伟是好书记,在家里他却对媳妇亏欠太多,因为他给媳妇杨士霞打了很多“白条”。在杨有伟家里,杨士霞打开抽屉,满抽屉的杨有伟手写“白条”:村民杨志和患癌症,资助四万元;杨志水老伴心脏搭桥手术,资助三万元;资助杨有强和妻子二万元……
每及此,杨士霞总是会心看着杨有伟,因为她知道这张张白条,浓缩了丈夫对杨家巷村民的责任和爱心,杨有伟才是她心目中顶天立地的丈夫。
回汉一家亲,细致入微地从小事做起
杨家巷是个回族聚居村,地处埠东、埠西村两个汉族村中间。从日常生活到生产经营,两族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是村官杨有伟时刻在思考的问题。
他的方法简单而有效:“细致入微地从小事做起”。以前,一些汉族群众常提着肉走在杨家巷街道上,让不少回族村民“很不舒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有伟自己在街上蹲守了一个月。每当看到有人提着肉路过,他就走上前去,提醒这里是回族村,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很快,杨有伟的执着打动了过往的人们。汉族群众再从杨家巷经过时,都会很自觉地把肉用黑色塑料袋裹上或者放在包里。
杨有伟常说,很多矛盾的产生其实都是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儿”,但一不注意就可能演变成大事儿,维护民族团结,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从小事做起”。“回汉一家亲,关系融洽了,团结了,大家才都有好日子过。”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杨有伟共化解平息各类民族矛盾纠纷30余起,杨家巷村从未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
旧村改造后,杨家巷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汉族群众商量着到杨家巷买房居住。闻听此言,杨有伟立即召集全村人开会。“回汉一家亲,不能光挂在嘴皮子上,得落实到行动上。汉族群众来我们村住,不正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吗?”他的提议得到了村民一致拥护。目前,已有36户汉族群众搬进了杨家巷,两个民族的群众共住一楼,和睦共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