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07:10:00 我要评论
宋立山 张文 来源:齐鲁晚报
张延国(右)正在与老板谈工钱待遇。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宋立山 张文
1月30日上午9时许,天空飘洒着粉状的小雪,如往常一样,济南大厦公交站牌旁边已经站满了前来找活儿的民工。
9时30分许,民工们盼来了第一个招工的老板,等待的人群条件反射般围了上来。这位老板需要一名长期的顺菜工,开出的待遇是月薪2000元,包吃包住,押20天工资。人群里不时有人发出议论,“工资少了点”,“还要押20天”,没有一个人愿意跟老板走。正当老板一脸无奈之时,一个人挤进来说:“咱们谈谈,我跟你走。”
他就是张延国,41岁的东北汉子,这个民工劳务市场上少见的大学生。1995年大学毕业的张延国被分到黑龙江鸡西市某国企当会计,7年前因企业破产下岗。
张延国会炒东北菜的手艺打动了老板,老板愿意给他加到每月2400元,并表示如果他干好了,可以由顺菜工改干工资更高的厨师。
说着,另一位招工的老板朝张延国走来。这位家具厂的老板急招一位喷漆工,问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在家具上喷漆跟往栅栏上喷漆可不一样,慢了怕淌,快了怕不均匀。”张延国的话显然让这位老板有些吃惊,“伙计想要多少钱?”“管吃管住,一个月3000元,不漫天要价,一分钱也不能少。”张延国言语十分坚定。
就这样,张延国手里已经有了两封“聘用信”。下岗之后,为了找工作,张延国走过很多城市,3年前他来到济南,此时他已经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上大学时学到的知识早已经过时。
张延国说,体力并不是最大的考验,最尴尬的是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不过,他已经慢慢学会了放下。“靠劳动挣钱,不丢人。”张延国重复了好几遍。
几年里他很快掌握了电焊、门窗安装、喷漆、烹饪等技术,室内的装修图纸他也能了然于胸,这让他在劳务市场上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张延国说,他每次在劳务市场上看到年轻的小伙子,都会奉劝他们多学门手艺,技多不压身。
虽然是劳务市场上招工老板想要的“红人”,但张延国已经有些厌倦这样的生活。生活将他推向了劳务市场,可他下岗后一直埋在心中的梦想并不在这里。“我一直想创业,自己干点事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