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牙缝里挤出20万资助贫困生朱瑞方:无边大爱荫后学

2011-11-11 08:08:00    作者:石奇亭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朱瑞方 大爱 后学 老朱 捐资助学
[提要] 2008年2月,朱瑞方注册了单县爱心工程协会,办会宗旨是“牵线搭桥,提供受助人信息,不接受钱物捐助,赠予和被赠者之间直通,面对面联系”。看朱瑞方干成这么的大事业,当初讥讽他是傻子的人看法变了,龙王庙镇上的刘启龙就是一个。

  □ 本报记者 石奇亭

  本报通讯员 傅子栋

  一位农民,一间陋室,一墙锦旗,一摞荣誉证书,上千封感谢信,见证了人间真情;一句承诺坚守40年,牙缝里挤出逾20万元,资助221名贫困学生,帮81人考入大学,折射出一位农民的无边大爱。

  这位农民,就是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村民朱瑞方。

  一句承诺坚守了40年

  今年58岁的朱瑞方有两个家,一个在离镇驻地7公里的朱杨楼村,一个在龙王庙镇弃用的办公平房。了解朱瑞方的人都知道,他朱杨楼的家由妻子经营,赡养着八旬公婆,是朱瑞方的后勤基地。镇上的家则是他救助贫困学子的“前沿哨所”。

  让老朱走火入魔般的捐资助学、扶弱济困,源于40年前入党时的一句承诺。1971年,朱瑞方在甘肃省张掖地区某部服役,这年7月,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一辈子节约用钱,一辈子捐资助学,一辈子扶弱济困。”

  用一辈子完成心愿的决心,源于朱瑞方幼年刻骨铭心的刺痛:因家中贫困,他初中没念完即辍学,到部队后一遇到计算方位、坐标这样的技术问题就懵头,这才知道知识的重要。

  他的第一个捐助对象是驻地一个名叫时维忠的司机。时维忠家中困难,两个孩子面临辍学,他咬咬牙拿出30元钱。那时,他一个月的津贴才6元钱。

  1975年初,朱瑞方复员回到家乡,听说杨楼公社孟庄大队有个叫王香兰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因家境不好面临辍学,他当即骑上自行车,边走边打问找到了王香兰。他把100元复员费给了王香兰。接过钱,王香兰两眼含泪:“叔叔您真好,我一定好好学习!”

  1982年,王香兰考上华西医科大学,为给她筹学费,老朱卖了一头猪,又卖了6棵树,还是不够,最后狠狠心,一块心爱的端砚也换了钱。

  1971年至今,刚好40年。40年一诺千金,朱瑞方先后资助了221名贫困学生,其中81名考上大学,53名已走向工作岗位,资助款累计达22.69万元。

  有钱时肯定走在捐助路上

  “朱瑞方平时口袋里没钱,有钱时肯定走在捐助路上。”见到朱瑞方时,旁边有人对记者笑言。

  记者不信,捏捏老朱的口袋,除了一个复转军人证,果然连一个分币也没找到。再仔细审量,发现老朱身着的宽大上衣,袖子太长挽了两折。问后得知,原来这是10年前亲戚送给他的。

  再看老朱的陋室,木板床上,老母亲30年前织的海蓝色粗布被缀着红花布补丁,褪色褪得斑驳陆离、紫中带蓝。10多年前买的枕巾已成网状。桌上一台12寸电视机是女儿送来的。橱柜内放着一袋面粉,5斤塑料桶里盛着大约三两豆油。老朱说,一年到头他没买过肉。

  2009年8月,受朱瑞方资助、已考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孟欣来看他。午饭时间,小孟帮朱瑞方做饭。锅热了,朱瑞方才往锅里倒了几滴油。小孟脸上的笑意没了,她低下头,泪水落在碗里:“我知道您的钱都是怎么来的了!”

  人们说,老朱生活最环保、最低碳,因为他从地球索取的能量最低。人们还说,老朱从不关心菜价几何,因为吃的菜是自己种的,他不想买也买不起。

  朱瑞方以近乎苦行僧式的方式践行自己的诺言,开始时不仅外人不理解,家人也拿他没法。

  2001年,儿子结婚,朱瑞方没钱给儿子盖新房,就腾出墙体斑驳的半间厨房当喜房,没钱买新床,找块旧床板用砖头垫垫凑合了事;女儿出嫁,他同样没给女儿买嫁妆。儿子不高兴,女儿不理解,70多岁的老父亲也恼火。

  可朱瑞方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他有200多名称他恩人或爸爸的孩子,个中喜悦非常人能理解。

  “尊敬的朱爸爸,真的很感谢您。父亲去世家里的顶梁柱也就倒了,在我面临辍学时,您伸出援手,现在我考上了大学……”写这封信的,是刚考上大学的王强。

  “爸爸,您的汇款已收到。这不仅仅是200钱,这是一片浓浓的父爱。我是多么的幸福,又是这么的有幸得此厚爱……”这封信的内容朱瑞方开始不让引用,他担心伤害孩子们的自尊。

  这样的来信有1000多封,朱瑞方说,遇到困难时他就拿出来看看,艰难险阻再多也能克服。

  以善举赢得

  更多人的善举

  朱瑞方不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但他有兼济天下的气魄。他也感到单打独斗力不从心。于是他动员社会力量,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2月,朱瑞方注册了单县爱心工程协会,办会宗旨是“牵线搭桥,提供受助人信息,不接受钱物捐助,赠予和被赠者之间直通,面对面联系”。

  慈善的种子一旦撒下,收获的时节就不再遥远。倡议首先在曾接受过朱瑞方资助的人中得到响应,很多人来信来电告诉朱瑞方:我们不能像您那样倾尽全力搞慈善,但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将爱心传承下去。

  厦门一位叫高维的女士,也来信要求参加爱心活动,她先资助了一贫困生5000元钱,又在当地组织起爱心分会。

  目前,朱瑞方发起的爱心工程协会已经分布在我国除香港、台湾、新疆外的所有省市区,分会总数达469个,发展会员5144人,资助贫困学生9895人,资助困难群众991人,捐款319.65万元。

  看朱瑞方干成这么的大事业,当初讥讽他是傻子的人看法变了,龙王庙镇上的刘启龙就是一个。他说:“如果社会上有一半人能像朱瑞方一样,这世界还能不变得越来越好?”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