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明年起打卡学车 市民担心超学时还要再掏钱

2011-11-01 04:35:00    作者:万兵兵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从明年1月1日起,济南市报名学车将在全省率先实行IC卡教学。届时,教练需要打卡上岗,学员每次学车时也要拿着录入个人信息的IC卡打卡上车,完成86个学时后,才允许考取驾照
云南某驾校学员打卡上车。 (资料照片)
  □本版稿件/本报记者 万兵兵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从明年1月1日起,济南市报名学车将在全省率先实行IC卡教学。届时,教练需要打卡上岗,学员每次学车时也要拿着录入个人信息的IC卡打卡上车,完成86个学时后,才允许考取驾照。这条新规发布后迅速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据悉,目前具体的内容还在规划完善,相关软件正在研究中。
  在今年4月份,针对很多市民反映的驾培市场混乱,学车耗时又费钱等诸多问题,本报曾经进行了连续深度报道,引起了交通部门和交警部门的重视,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改进。
  在4月,济南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对所有总教练进行一次脱岗培训,重新核发上岗证,并尽快实行IC卡管理。各驾校对普通教练进行一次技能培训,对教练实行累计积分制度,一旦违规将扣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将予以淘汰。
  10月30日,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2年1月1日起,济南市报名学车将在全省率先实行IC卡教学。届时,不光教练上岗打卡,学员每次学车时也将拿着录入自己信息的IC卡打卡上车,以保证完成86个学时的教学,完不成规定学时则不允许提前考取驾照。10月31日,该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打卡学车制度是为了解决学员和驾校之间的一些纠纷,提高驾培市场的监督效率,有利于切实保护学员利益,还能对教练员的一些违规行为进行治理。
  “目前程序软件还在研究中,预计12月底差不多能够初步完成。”这名负责人表示,目前这项制度还在规划和完善中,济南市内的各个驾校也将逐渐调试新系统。
  据了解,学员必须要完成卡中86个学时,才能参加考试。卡中的学时包括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如学完学时以后,考试不能通过,可能需要再交钱购买学时。

    ■新闻链接
    打卡学车是怎么回事?
  报名学车,需要打卡才能完成相关培训。这个新规,对于省城济南很多市民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而且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只是对此有个大概的轮廓,还没有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条目。
  不过,明年起学车要打卡的消息发出后,还是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打卡学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打卡学车在很多城市早就不同程度地开展过,基本的套路就是利用一套IC计时卡加上GPS定位系统等,对学员和教练的上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学习质量,并且防止学员被某些教练用“吃拿卡要”等手段“克扣”学时。
  从某地实施的“IC卡计时学车”上,记者了解到,学员上车前需领取一张空白IC卡,在卡里输入姓名、编号及指纹信息。学员在启动教练车前插入IC卡,用手指按一下指纹识别器,设备会自动验证该手指指纹与卡片里储存的指纹信息是否吻合。如果正确无误,计时才会开始。学员每学车一次就刷一次,上了多少学时,什么时候可以参加考试,在系统信息中一目了然。
  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济南驾校市场即将启用的这套新系统是通过安装具备学时记录功能的车载终端,学员进行培训时,上车后学员插入IC卡开始实时统计学时,IC卡插入时拍图片以供存档,抓拍的图片可与学员报名时的图片进行对比。在学员培训的过程中,后台还可进行手动拍照,有利于完全确认是不是本人在学习,杜绝了找人替学的情况。
  同时,车载终端通过左转向、右转向、雨刮、速度传感器、车门开关、喇叭线、近光灯等信号线,可以实时监测学员学习的进步情况,规范学员驾驶习惯,同时通过雨刮频繁程度可提供天气情况参考。学员培训完后,拔出IC卡,结束学时统计,结束学习。
  据介绍,这套新系统将加强主管部门对驾校及教练车辆的监管力度,有效维护驾培市场秩序,确保了车辆使用的安全性、学员驾驶习惯的规范性、学时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学员学习培训身份的确认。
    想考C1驾照 实际操作要满55个学时
  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学员在驾校学习机动车驾驶必须达到一定学时。
  如小型汽车C1、C2必须学够86个学时(理论31个学时、实际操作55个学时);大型货车B2必须学够96个学时(理论31个学时、实际操作65个学时);大型客车A1必须学够86个学时(理论30个学时、实际操作56个学时)并由安装在理论教室和教练车上的计时仪用IC卡来计时考核,通过对教学的全过程监督,以保证学员的学时不“缩水”,提高学员的驾驶培训质量。
李辉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