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dzwww.com/shrb/IMAGE/20111018/A16-A17/A16-A17_1817.jpg)
![](http://paper.dzwww.com/shrb/IMAGE/20111018/A16-A17/A16-A17_1848.jpg)
遭遇家庭暴力应该寻求法律援助。(资料片)
![](http://paper.dzwww.com/shrb/IMAGE/20111018/A16-A17/A16-A17_1892.jpg)
国内有的城市成立妇女庇护所,来保护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女性。 (资料片)
![](http://paper.dzwww.com/shrb/IMAGE/20111018/A16-A17/A16-A17_1814.jpg)
来历下区妇联寻求帮助的妇女出示的《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意见书》。 (记者 王倩 摄)
栏目策划:赵志祥 责任编辑:于海霞
□本报记者 王倩
婚后两年,本科学历的王娟专心在家带孩子,辞掉工作后,她的生活里只剩下老公和孩子。有一天她发现,老公下班回家后,除了提到孩子,无论自己跟他聊任何琐事,都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他们的婚姻突然沉默。近日记者调查时发现,正在或是曾经遭受冷暴力的家庭不在少数,其中不乏高知家庭,很多人正以冷暴力作为逼对方离婚的方式。面对难以用法律来衡量的冷暴力,专家建议感情的事儿还是用调解感情的方法来解决,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案例点击
夏天不给妻子开空调,吃饭的时候摔锅砸碗 有些家庭里正蔓延着没有拳打脚踢的冷暴力
历下区妇联是全区妇女寻求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10月12日记者在那里的接访记录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对老夫妻——李伟和张红,两人年近七旬,文化层次都很高,每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二人矛盾在于李伟发生了婚外情,同一个比自己年纪小很多的女人有了联系,铁了心要和张红离婚。可张红跟老头过了一辈子,哪儿想同他分开?离婚不成,李伟便在家里向老伴实施了典型的冷暴力:夏天不给妻子开空调,吃饭的时候把碗摔到地上,成天不搭理她,即使说话言语间也尽带着刺。这是一起冷暴力的案例,夫妻双方没有拳打脚踢,家庭里却蔓延着压抑的气氛。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王娟,本科学历,在一家企业单位工作,和丈夫张成结婚两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宝宝。当张成同王娟商量让她辞掉工作专心回家带孩子的时候,王娟没有回绝一口答应了。从此之后,王娟几乎切断了同社会的联系,她的世界里,只剩下老公和孩子两个人。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张成下班回家后,无论自己怎么跟他说美容、衣裳、家务,丈夫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只有说到孩子的时候,丈夫才会回应她一下。王娟去妇联求助,还找到了婚姻家庭咨询师,她想知道,原本和丈夫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到底为何走向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冷暴力。”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历下区妇联温馨话室专家翟静告诉记者,“夫妻之间不理睬、疏远、漠不关心为主要表现方式。”一方说了很多话,对方就是不理睬,或只是敷衍,“嗯”一声了事;再严重一点,没有履行同居义务,都是家庭里出现冷暴力的典型状态。
原因剖析
过节回谁家、该给谁买多少东西意见不一致 小夫妻之间感情不和之后易出现冷暴力
“造成冷暴力的原因是多样的,夫妻双方性格不合、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时易发生冷暴力,另一方面,夫妻双方沟通困难,一方没有倾诉对象,得不到另一方的支持、了解,或是双方生活方式不一致时,冷暴力往往发生在这种家庭里。”翟静告诉记者,冷暴力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很多家庭里,可能都会不自知地出现这种暴力方式。
翟静还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现在很多小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依靠父母依靠惯了,遇到夫妻双方互相容忍就能过去的事儿,却没有处理的能力了。”过年过节去谁家,该给谁家的老人买多少东西,这些事情没达成一致意见,还没有磨合好的小夫妻之间因为矛盾便有可能以冷暴力的方式解决。“互相不服软,对方都以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
由于各种原因,夫妻两个人差距越来越大,也是冷暴力的多发地,“女性不思进取,跟社会脱节,丈夫在她身上找不到倾诉和安慰,两人思想沟通、心灵沟通困难,也容易发生丈夫对妻子不理睬、对她无话可说的家庭状态。”山东聚轩律师事务所律师、国家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李令秀对记者说,王娟和张成的经历就是典型,夫妻双方没有共同成长,导致最后丈夫对妻子实施了无声的冷暴力。
高知家庭难以容忍粗暴方式,有了矛盾就以冷漠相待 实施冷暴力的人很多以离婚为目的
“在高知家庭中也很容易发生冷暴力。”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历下区妇联温馨话室专家翟静说,“高知家庭本身对粗暴的方式很难接受,难以容忍丈夫殴打妻子或妻子虐待丈夫的事情,但出现了心理问题或是双方矛盾之后,他们又发泄不出来,冷暴力成了一种最容易实施的暴力手段。”
市中区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韩晓爽也告诉记者,实施热暴力之后,身上的伤痕是显而易见的,对取证来说比较容易,而冷暴力则在取证方面比较困难。在一些家庭中,冷暴力成了逼对方离婚的手段。“家庭中出现冷暴力情况严重、来妇联寻求帮助的人一般以女性居多,绝大多数情况下,她们的丈夫以实施冷暴力的方法逼对方离婚。”历下区妇联的袁女士告诉记者,当他们接到张红投诉李伟的案例时,便意识到这是典型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的冷暴力,丈夫和妻子都不能容忍拳打脚踢,继而以冷漠的方式逼对方主动离开。“解决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以调解为主。”历下区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到底他们都没有犯法,只能做夫妻双方的工作,让他们尽量达成离婚的协议,并且处理好离婚之后财产分割、今后养老等事宜。”
出路探讨
冷暴力没有法律的界定,用法律制裁目前做不到 专家建议感情的事还要靠感情解决
“根据我国现在的《婚姻法》,判定离婚的主要要诀是‘夫妻双方关系破裂’,但是对‘冷暴力’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认定。”市中区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韩晓爽告诉记者,达到什么程度的冷暴力能够算离婚是很难认定的,目前法律对冷暴力也没有尺度的规范,按说婚姻无性应该属于冷暴力中的一种,但是倘若说这个家庭是无性婚姻,如果夫妻双方能够这样相安无事地继续正常生活,法院也是不能擅自判定他们离婚的。韩庭长说,因为家庭冷暴力而导致离婚的夫妻肯定有,“他们冷暴力的结果是不能维持婚姻,双方关系已经破裂,因此才判决离婚。”
用立法的方式确定冷暴力的范围、方式等,“是不好界定也不好操作的。”李令秀律师说,“给冷暴力立法在业界也曾经引起过争议,冷暴力说到底是夫妻双方感情出现问题,是两人没有学会相处的艺术、逃避相处困难的做法,外人难以完全了解他们之间的全部矛盾,这是感情的事,而非单纯的法律问题,并不能以强制性的方法要求出现冷暴力后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法律消除冷暴力现象,作用也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如果女性在遭受冷暴力之后发现有维权的困难,是可以请求法律支援的,李令秀律师说,“新《婚姻法》中有一条规定说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或是有了重病,但另一方弃之不理,应该说这也是冷暴力的一种,如果女性遭遇这种状况,在起诉离婚时有要求分割家庭财产维护权益的权利。”
用法律制裁冷暴力尚做不到,如果遭受冷暴力,专家建议夫妻双方通过调解感情来艺术地经营婚姻,“感情的事儿还得用感情来解决。”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历下区妇联温馨话室专家翟静说,“如果遇到短时间的冷暴力,或者确切地说是闹别扭,这时双方要互相容忍,遇到冷暴力时不能对峙下去,丈夫要适当道歉而不是不理妻子。而妻子也不要一味地对丈夫絮叨,或者无端犯疑,偷看手机短信等等。但如果家庭中出现了长期的冷暴力,那说明双方都应该咨询、寻求帮助,长时间对对方不满,与其在心理上折磨对方,不如大家坦率面对,说出自己有什么想法,捂着盖着是不好的。”
丈夫下定决心离婚,她就抱着相册拉着窗帘要自杀 远离冷暴力女性要从心理上自强自立
王璇和丈夫张力刚刚结婚没几年,二十刚出头,相貌清秀,在济南工作了没多久,王璇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王璇对张力感情深厚,坚决拒绝了离婚的要求,并用尽各种方法要留住丈夫的心。而张力没有任何想挽回这段婚姻的念头,他对王璇置之不理,甚至搬出了他们的家。有一天晚上,痛苦的王璇割腕自杀。
历下区妇联接到王璇的电话时,她已经躺在床上流血不止,飞奔到现场的工作人员紧急救护后,暂时让她情绪稳定下来。第二天早上6点,妇联又接到王璇的电话,电话里的她已经到了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大哭着又说不想活了。再次赶到王璇家里,妇联的工作人员看到她拉着窗帘,没有开灯,抱着以前和丈夫的相册,坐在床上哭。
“给她煮了一碗面让她吃完,我就带着王璇赶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翟静主任那里,给她做了三个多小时的心理辅导后,又联系她的家人把她送回老家,希望通过家庭的温暖来让她得到心理上的解脱。”历下区妇联的袁女士轻叹一口气说,遇到这种女孩时,自己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多年的妇女权益保护工作中,袁女士说家庭暴力有多方面原因,很多时候也需要女性的冷静分析,但是遭受暴力后女性保持自强自立的心态,对顺利走好生命中以后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同袁女士一样,李令秀律师也赞同女性需要自强自立的观点,“全职太太在出现这种状态时不要自怨自艾,否则很容易处于既被抛弃又无处维权的尴尬境地。”
■相关调查
35岁到40岁的夫妇最容易出现冷暴力 调查报告显示:65%的受访者遭受过家暴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不久前被爆出家暴事件后,知名婚恋网站百合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5%的受访者在恋爱或婚姻中遭受过暴力行为,35岁到40岁的夫妇最容易出现冷暴力。
●调查背景
受访人数:2492人(男性1247人,女性1245人)年龄段:18—63岁
●调查结果
65%的人遭受过暴力行为
调查显示,受访者遭受的暴力行为主要包括冷暴力、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男性遭受的言语暴力稍高,女性则遭受肢体暴力的比例稍高。
专家分析:百合网情感专家周晓鹏表示,从北京目前的情况看,结婚3年后就比较容易出现家庭矛盾或家暴。冷暴力年龄最明显的是35岁到40岁上下,多发生在高压力人群中,以媒体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IT行业的高管居多。发生冷暴力时,通常夫妇间持续一个月没有言语交流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且一般伴随着第三者行为,最终导致离婚。周晓鹏建议,有冷暴力的家庭,可以试着通过饭后散步等方式,增加彼此交流的时间。
面对暴力 男性比女性宽容
调查显示,在面对暴力行为上,男性会因为爱对方或对方道歉就能原谅,而女性则很难接受暴力行为,“一次都不可以,拒绝家庭暴力行为”。此外,在遭遇暴力行为时,男性更愿意求助专业机构,女性则选择直接离婚。
专家分析:百合网情感专家李琦称,男性在面对家暴时,很可能不会把自己看作弱势的一方,所以面对家暴问题时,愿意求助专业机构。 (据《法制晚报》)
行为 男性 女性
冷暴力 34% 32.4%
言语暴力 17% 12.4%
肢体暴力 1.5% 7.8%
至少两种 9.1% 14.9%
没有遭受过 38.4% 32.1%
宽容度 男性 女性
一次都不可以 47.3% 72.7%
一次,如果改可接受 13.7% 16.1%
两次 3.7% 2.8%
三次,事不过三 8.5% 4.5%
爱对方,就不会介意 15.3% 2.1%
有道歉行为就好 11.6% 1.8%
关于冷暴力的法律问题,目前存在争议
今年8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这标志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部法律的研究论证工作正式开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告诉记者,由于冷暴力在我国并非一个法律用词,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界定。正是这种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在处理冷暴力案件时,司法实践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局面,使受害者在主张权利、请求保护时于法无据,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导致施暴者主观上无所顾忌。另外,也增加了法院审理冷暴力案件的难度。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关于冷暴力的相关法律问题存在争议。这位人大代表认为,我国目前法律只规定了对显性身体暴力的惩罚措施,而冷暴力尚无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法律空白,并呼吁加强家庭冷暴力立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我希望冷暴力可以被纳入反家庭暴力法中。”
但同时有律师指出,家庭冷暴力难以单独立法与其自身特点有关。在立法技术上无法解决好冷暴力的法律边界问题。冷暴力作为一种情感和精神层面的伤害,主要体现为一种隐性的、无形的损害,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加之现实生活的纷繁复杂,使得损害程度和对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成为难题。“冷暴力”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使得要求“冷暴力”立法者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而有说服力的立法草案。
(据《辽宁法制报》)
名词解释 家庭冷暴力
■相关链接
被丈夫打过三次就坚决离婚 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越来越少
在历下区妇联,记者见到几份“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意见书”,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近期一些遭受家庭暴力需要维权的妇女送来的,每份鉴定表后都附着照片。一位叫李青的妇女眼睛被打得充了血,资料上写着她遭受过三次丈夫的击打,只要夫妻俩有什么意见不合,丈夫便会用粗暴的方式让她顺从自己的意见。三次家暴之后,李青坚定了要和丈夫离婚的念头,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离婚赔偿,李青来到妇联寻求家暴鉴定帮助。
“其实现在遭受家庭暴力能达到伤残的现象极其少,很少见到长期遭受家暴、情况特别严重才来妇联寻求庇护的妇女。即便是存在长期家暴但没有寻求任何帮助的女性,也可能是年龄较大、没有维权意识的老龄妇女。”历下区妇联工作人员袁女士说,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越来越少,尤其在较年轻的群体里,因为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权的法律知识和途径了解越来越多,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历下区妇联半年一次的详细统计数据,婚姻家庭类纠纷依然占了来电、来访数量的绝大多数,而去年历下区家庭暴力的案件统计则显示,婚后6个月到2年内出现家暴立即要求维权的妇女不在少数。
被媳妇打得鼻青脸肿 男性遭受家暴也来妇联求助
在历下区妇联的来访记录中,也有过男性遭受家暴来维权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基本都是底层的,有身份的人因为怕丢人,很少有主动来妇联寻求帮助的。”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访的男士,被他的妻子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到了妇联开始控诉自己的妻子怎么欺负他,最后得到了妇联的调解。还有一位从青岛赶到济南的男子,妻子常年在济南打工,自己千里来寻妻,可对方却闭门不见,无奈之下,男子来到了妇联,“这种情况我们也只能去调解,不能越权,因为他们都没有形成违法,只是夫妻双方感情不和。”
“曾经有一个女士,脖子上带着明显的掐痕来到妇联,文化层次很高,向我们寻求家暴鉴定的帮助。”袁女士说,后来让她的老公也来到妇联进行调解时才发现,“她老公也是鼻青脸肿。”事实真相是,先是妻子对丈夫实施言语暴力,丈夫一怒之下掐住她的脖子,这时妻子又拿剪刀戳向丈夫,夫妻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存在暴力的家庭里,应该说夫妻双方都有着不同的问题,有时一个巴掌拍不响。”
婆媳之间相处困难 有的女士也打妇联的电话
王丹,省城一家事业单位职员,和丈夫、婆婆住在一起,虽然已经年过三十,可她依然处理不好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我就是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可我老公非要和他妈一起过,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虽然长期从事妇女权益工作,但面对这样对家事的咨询,历下区妇联工作人员袁女士依然耐心开导她,要艺术化地处理婆媳问题。
根据历下区妇联的统计,2011年上半年,仅是全区妇联系统来信来访来电就近二百起,“再加上到妇女维权站和温馨话室的人,每年通过妇联期望寻求帮助的人有上千人。”
“女性必须学会独立处理家庭事务,学会协调整个家庭的和谐相处,如果连这种能力都没有,那怎么能担当起家庭重任?”袁女士说,因为现在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忍了,有矛盾就要解决,女性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于是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案例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