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卫生部门确认“毒蘑菇”事件元凶:淡玫红鹅膏菌

2011-09-05 07:30:00    作者:   来源:生活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鹅膏 毒蘑菇 患者 死亡
[提要] 8月21日晚,7名青年男女因误食泰山上的有毒蘑菇而引发严重食物中毒,3名患者先后离开人世,其余4名幸存者目前正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接受观察治疗。8月25日晚,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陆续接收了由泰安市“120”转来的7名毒蕈中毒患者,均病情危重。
  8月21日晚,7名青年男女因误食泰山上的有毒蘑菇而引发严重食物中毒,3名患者先后离开人世,其余4名幸存者目前正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接受观察治疗。连日来,他们的病情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他们身后隐藏的迄今不为人知的故事,也令人关注。
  生活日报9月4日讯(记者 高明兴)4日上午,济南市卫生局发布最新消息,致3人死亡的泰安毒蕈中毒事件的“元凶”被确定为淡玫红鹅膏菌。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剧毒鹅膏菌,在山东省内属首次发现。截至目前,4名幸存者病情好转,仍在积极治疗。
  8月25日晚,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陆续接收了由泰安市“120”转来的7名毒蕈中毒患者,均病情危重。经了解,该7名患者分别来自湖南、山西等地,于8月21日晚在泰安市某小区一同进食在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相继出现中毒症状,曾先后到泰安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因肝脏损害严重,病情危重,转诊至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经全力抢救,目前4名患者神志清醒,肝功能指标开始恢复,凝血功能改善,基本脱离生命危险,已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8月28日,济南市疾控中心派遣业务管理、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验等6名专业人员奔赴泰安市,采集蘑菇样本50余份,经中毒患者确认后,确定所食蘑菇为其中两种。随即联系全国毒蘑菇检测权威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毒蘑菇鉴定,并于8月31日再次赴泰安进行现场调查。经形态学鉴定、毒性成分测定和基因序列测定,引起本次中毒事件的毒蘑菇为淡玫红鹅膏菌,DNA序列比对相似性100%。
  据悉,该菌是我国2010年新报道的一种剧毒鹅膏菌,致死率极高,分布于我国的湖南、重庆、吉林等地,而在山东省内属首次发现。人若误食该种有毒蘑菇,其毒性成分会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抑制RNA聚合酶,导致RNA及蛋白合成停止,显著减少肝糖元而造成肝细胞迅速坏死,从而引起肝肾等器官损伤,严重时导致死亡。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