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解放阁片区旧城改造工地的一株树龄350年左右的老槐树倒了,很多市民表示痛心和愤慨。古槐到底命丧何人之手?在此之前,同样是这个位于济南老城范围内的片区,曾接连发生申请保护中的传统民居被拆除的事情。我们的城市在变大变美的过程中,何时能不再听到这种令人伤感的消息?
□见习记者 段婷婷 记者 王僖
感慨
解放阁片区在改造 350岁的古槐却倒了
一周前,有市民反映,解放阁附近一棵350年的古槐竟然倒了,怀疑遭人砍伐。事情发生以后,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也引发了惋惜、感慨声一片。
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泉城路东头、解放阁西北侧的解放阁片区旧城改造工地,工地上一片凌乱,在原本这棵350岁古槐站立的地方,记者只看到一截中空的枯木躺在湿漉漉的泥土里,上面还有一两根绿色枝条。虽然只剩1米左右的短短一节,但是从粗大的树干,还是可以看出这棵大树的年岁之老。
“从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特别繁茂。”一位在附近住了60多年的老济南说,这里拆迁之前是一家医院所在地,槐树就种在当年医院的院子里。“这棵树老粗了,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据说好几百年了,以前都是挂着政府的红牌牌的。”这位老先生感慨地说,这个片区以前具有非常典型的老济南特色,后来旧城改造就都拆了,只剩了那边残缺的老建筑和这棵老槐树,现在这棵老树也没了。“那些都是历史,没了就是没了,不能再复原了”。
记者从历下区园林局了解到,这棵倒掉的老槐树是有正式编号的“济南市古树名木”,其编号为A1-0008,已经有350年左右的历史。整个历下区统计在册的300年以上的古树只有23棵,目前还活着的仅仅有17棵了。
“工地上还有一棵老国槐,相关部门抓紧想想办法,把这些老树保护好吧!济南市发展不能以牺牲这些历史的见证者为代价啊!”市民孙先生说。
寻访
老槐树是咋没的? 施工人员都说不知道
350岁古槐倒掉后,到底有没有查出“凶手”?
8日上午,记者在解放阁片区旧城改造工地现场询问了多名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对于老槐树是咋倒的、谁干的等问题,受访施工人员均表示不清楚。据工地一位施工人员说,8月4日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倒掉了。采访中,还有位施工人员说,“老树年岁太久,早已经中空腐烂了,可能是自己倒的吧。”
据了解,解放阁—舜井街片区作为济南中心最后的黄金商业“宝地”,今年5月份,由济南世贸置业有限公司和济南历下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的联合体竞得。由于解放阁旧城改造片区属于古城,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重文物的发掘和保护,确定改造后,考古部门也一直在对片区进行勘测,以确定地下有没有文物。
此前,曾有信息传出,解放阁片区的改造将注重对老建筑和老街巷的保护,甚至会让一些已经消失的老济南街巷“复活”,同时,按照土地出让要求,相关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名木古树和历史街巷格局。可怎么转眼间就出来老槐树倒掉的事情?
记者从济南市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获悉,解放阁片区的土地已经移交完毕,现在由上海世贸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成立的济南世贸置业有限公司进行项目施工。记者尝试联系该公司一位姓陈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得知记者采访意图后,表示并不知情,随后便不再接受采访。
调查
园林部门介入调查 “古树是被渣土车撞倒的”
350岁的古槐树倒掉后,历下区园林局也很快介入事件的调查之中。11日,记者联系到历下区园林局副局长董玉凤。“我们接到市民举报后,第二天就赶过去现场查看了。”董玉凤说,调查人员联系到了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他们一开始也不知道这棵树是怎么倒的,对此并不知情。”董玉凤说。
经过了解,历下区园林局确定,这棵350岁的老槐树应该是在半夜的时候,被拉渣土的渣土车倒车时无意撞倒的。“我们也了解了,施工工地比较乱,按照规定,渣土车只能晚上进入市区拉运渣土,可能是好几个渣土队伍在工地内运行,不知道哪辆车把树撞倒了,当时天太黑,估计开车的人自己也不知道。”
董玉凤说,他们联系到了施工方,有关负责人也对此事认了错,表示是夜间施工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并表示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罚。由于历下区园林局没有处罚权,目前,他们正在汇总调查情况,并将于近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待上级部门审定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方进行相应处罚。
“不管进行什么处罚,古树已经没有了,这一点让人很心疼。”董玉凤说,关于工地上的另外一棵古槐树,他们11日上午又去进行了查看,“那棵树不在工地施工范围之内,可以被好好保护。”董玉凤说,历下区园林局工作人员也将每天加大巡逻力度,在施工期间,经常去观察,也将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背景链接
2008年普查显示 济南市共有2196棵古树名木
济南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在2004年和2008年对济南市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对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编号并建立档案。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是B级,300年以上的属于A级。档案中对于古树的树种、树龄、土壤、周围环境等信息都有明确记载。本次新闻事件中倒掉的古槐树就是A级古树名木。
2008年的普查显示,济南市共有古树名木2196棵。
■延伸阅读
解放阁片区“老院”此前刚被拆 传统民居建筑被一拆再拆,目前仅剩两处
三个多月前,2011年4月底,同样是在解放阁片区,原宽厚所街的李家大院被人拆除。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这处老院子位于解放阁西北侧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是原宽厚所街传统民居之一,保存较好,文化价值也比较高。
本报记者当时曾记录了李家大院被拆除后的情景:建筑工地上原来保存较好的大院子,已经被拆得只剩下一堆青砖瓦,到处都是零散的树枝。这个片区里,文物部门曾提议保护的“老房子”,仅剩下浙闽会馆和金家大院两处文保单位。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古建筑专家陈宾介绍,被拆的老院子属于历下区房管局所有。早在该片区规划改造之前,济南市考古部门就对该片区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文物普查,并在图纸上仔细地标示了需要保护的文物古建和传统民居。其中,就包括之前被拆的宽厚所街56号、58号大院。此后,该建设片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被一拆再拆,李家大院因为保存得非常完整而“被大家看好”,但其在坚持3年之后仍难逃被拆的命运。
记者了解到,2008年,济南市文物部门根据上级部署,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宽厚所街56号、58号大院落引起文物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将其整理成《宽厚所街传统民居申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评估意见书》上报至省文物局。意见书认为,“宽厚所街传统民居位于历下区宽厚所街原56号、58号,具有很重要的保存价值。” (本报记者)
■快评 那些承诺,谁来兑现?
如何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与保护城市历史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的确是个很难的问题,作为济南市民,面对这棵倒掉的古树,我们只想问一问,那些在开发之初就做出的保护某某建筑某某文化的承诺,到底如何来兑现?
解放阁—舜井街片区处于济南老城区,在确定开发之初,相关部门曾明确表示:解放阁片区的改造将注重对老建筑和老街巷的保护,甚至会让一些已经消失的老济南街巷“复活”,同时,按照土地出让要求,相关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名木古树和历史街巷格局。
这样的承诺让人充满期待。但是,那些被申请保护的建筑、古树并没有因为一句承诺而得以幸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部分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甚至在某些工地上,刚刚发现的古墓还没来得及进行抢救性发掘,就被施工者匆匆毁坏。
试想,如果毁坏这些有文物价值的东西要受到的处罚远远大于他们因此而获得的收益,他们还会有这份胆量吗?没有严厉的法律法规约束,没有相应代价的惩罚,这些所谓的承诺,是经不起利益的诱惑的。 (胡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