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1 09:41:00 我要评论
任秀芳 龚辉 来源:山东商报整修一新的院后泉泉池
这是一眼有着300年历史的无名泉
她们静静流淌
她们默默无闻
她们有着沧桑的历史
商报济南消息 “我们不图别的,就想让名泉办知道这里有处无名的泉水,一直有水,没有干枯。”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接到来自古城区老济南提供的线索,他们主动为身边的三处“院中泉”申报“户口”。
昨天上午,记者在曲水亭街15号院和小兴隆街13号院看到了老济南主动报料出来的这三处无名的泉子。其中曲水亭街15号有两处泉水,一处位于一进院的屋子里,解放后发现,随后被淘成泉池,至今50年的历史;另一处泉水位于15号院的二进院的屋子里,15号院原是一个王姓大户人家的四合院,文革后被分割成好几处,二进院的主人王俐告诉记者,这个泉子她的爷爷买下这个院子时就有了,得有300年的历史了。
第三处无名的院中泉位于小兴隆街13号院内。13号院原是大户人家柴家的四合院,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被分成若干户人家。柴家的儿媳邵老师告诉记者,这口泉水有上百年历史了,冬天还会作为饮用水。
济南名泉保护技术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名泉普查工作开始之后,通过媒体的宣传让老城区的众多老济南了解到这一活动,他们请了一个文字比较好的邻居整理出这三处泉水的基本情况、四合院的历史背景及文字图片,一并交给了名泉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名泉保护技术处处长田晓东告诉记者,这三处泉水是名泉保护部门以前不曾普查到的,不在济南《泉水名录》的645处泉水里。市民主动汇报这三处泉水,说明市民保泉爱泉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旧时大户人家
花钱买名泉水吃
在报给济南市名泉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材料里介绍说,旧时济南老城区家家泉水,多是每家每户里这样无名的泉子,就是水井的模样,济南的泉水分为甜水井,苦水井,懒水井,区分开不同的生活功能使用,还有卖水这个职业,水胡同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讲究的大户人家还要花钱买从玛瑙泉、琵琶泉等有名的泉子挑来的水吃,原来曲水亭街上的茶社,还有用上面有好多个灶眼的大风箱烧开水来卖,街里街坊都习惯用一个小竹牌当作缴费凭据,用一个小竹牌到茶社换一壶开水,听说茶社一直营业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被拆除。
老百姓都对自家院里的泉子很是敬重的,每到年节时都要在井壁边摆上一碗水饺,感谢它水质清洁干净,一家老小喝了身体健康,人丁兴旺。
“院中泉”及落院
将逐步修缮
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位于院后街9号的院后泉泉池修缮一新。据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名泉保护技术处处长田晓东透露,下一步,济南市将对老城区的院中泉,根据不同的风格对泉池及院落进行整修。
在院后街9号院内,院后泉泉池被整修一新,光滑的泉口古朴大方,院中的地面全部铺上了灰色的透水地砖,一棵粗壮的无花果也给彻上了花砖树池,整个小院显得整洁而美观,有着非常别致的园林风格。据介绍,院中泉及院落的修缮是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拨付专项资金,由历下区园林局名泉办具体实施。
为了更好的保护散布在居民家里的院中泉,济南将借此次普查的机会,摸清家底之后,通过论证,为“院中泉”及所在院落申报整修计划,报济南市政府、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后实施。由于各个泉子具有不同的特色,对院中泉及院落的整修也会使用不同的风格。
这次普查是济南市最大范围、最系统、最全面的对全市所有名泉进行普查,具有划时代意义。济南市准备编写一部独特的、权威的《济南泉水志》,计划2012年正式出版,为济南市泉水保护及申遗提供技术支持。
方的口,圆的井,即使被盖进了居民的房子里,这里的泉水仍然四季有水,水质甘冽,洗衣、洗菜,甚至是饮用,依然是居民重要的生活水源。
老济南在这泉边生活了几十年,在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嘈杂的四合院里与泉水朝夕相伴,四合院的历史是泉水的底蕴。正如曲水亭街15号院的王俐女士所言,“这里最能代表老济南‘家家泉水’的特色,为它们申报‘户口’,希望能为济南的申遗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泉水所在院落的主人曾任知县
四合院主人曾任长阳县知县
曲水亭街15号位于曲水亭街的中部,这是一处三进的院落,如今已被分割成两个院子,一处院里有一处泉子。记者一进院子,首先看到一处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王俐女士现在居住在二进院。她告诉记者,这个大院曾经就是王家大院,是她祖上传下来的。王俐的爷爷叫王秀岑,京师大学堂毕业,民国9年至12年任职湖北长阳县知县三年(这一资料在《长阳县志》可查)。后来,爷爷从湖北回到济南任山大历史系教育科主任。回到济南后,爷爷就在曲水亭街买下这座四合院,在解放前,四合院民国房产证为曲水街7号。而爷爷买下这处四合院时,就有泉水了,这处泉水的历史怎么也得有300年了。
在王俐的女儿邹晓慧发表的一篇题目为《曲水情画》的文章里这样写道:“我家在曲水亭街15号,一个据说建于清末,至今仍然保存着三进院落,房屋建筑是框架式结构,榆木梁,杉木檩,土坯墙,正房是前出厦结构,厦下有廊,四梁八柱,柱子下面有石礅,木柱用石墩托起宜于防潮。……还有书屋,东西厢房,耳房,并带跨院和泉水井,是济南的老四合院。”这个老四合院的轮廊还可以分辨,只不过多了一些后建的建筑,打乱了原来的格局。
池壁还有冰西瓜的挂钩
“泉水很凉,以前在这里冰西瓜,现在也可以冰,泉壁上还有一个冰西瓜的挂钩呢。” 王俐告诉记者,夏天用网兜将西瓜装起来,挂在井里,拿上来吃特别爽口。据了解,名泉普查工作组工作人员前天刚到这里做过抽水试验,这处泉水直径约60厘米,水深1.2米,每小时流量约在1立方米左右。
现在居住在曲水亭街15号院一进院的刘阿姨热心地向记者展示了她屋里的泉子。据介绍,这处泉子是解放后发现的,随后被淘成泉池。至少有50年历史,到现在,能看到当年井壁的青砖,水质一直是干净的,是甜水井。后来盖房连泉池也被盖进去了。
一棵老石榴树相伴百年古泉
90岁老太
嫁过来时已有该泉
小兴隆街13号这处四合院,是解放前柴家的四合院。据居民汇报的资料介绍,柴家九十多岁的老奶奶现在还清楚地记着,她嫁过来时就有这眼井,她的公公定期都要淘井,清洁爱护这泉子,全家人没有人敢往泉里扔垃圾,她的家族都尊敬这眼泉子。
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遇到了柴家的儿媳妇邵女士,是普华鞋店的东家邵掌柜的女儿。她家院里露天的古泉,泉口光滑,泉壁的老砖长满了青苔,泉水里养着几条金鱼。古泉的旁边有一棵古老的石榴树相伴。由于身体原因,柴家老奶奶没能接受记者采访。
据了解,邵女士的婆婆即柴家老奶奶已是九十多岁了,是章丘旧军孟家大户出身,嫁到同是在济南做布匹生意的柴家。
冬天冒着蒸汽
王府池子干的时候这还有水
邵女士告诉记者,这处泉子水质清澈干冽,周围珍珠泉、王府池子都没水了,这里却一直有,在枯水季里会听到泉池底部咕噜咕噜响着冒泡。老人们说,这眼泉子至少在清末民国初就有,得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老人家也很盼望她守护了一辈子时光的泉子,能借泉水普查的机遇给它上个“户口”。据邵女士介绍,这口泉子仍是她主要生活用水水源,洗衣、洗菜,因为夏天微生物较多,有落叶,不再饮用,而冬天仍会作为生活饮用水,泉水冬暖夏凉,冬天的时候,泉口冒着蒸汽,很有神奇的感觉。本版撰稿 文/记者 任秀芳 图/记者 龚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