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随着暑假的到来,到医院咨询、治疗孩子身高问题的家长明显增多。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为例,该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向荣介绍说,近期前来诊治身高问题的患者从先前的每天二十多例增加到了每天三四十例。
儿童专家提醒,矮小症如不及时治疗,孩子骨骼闭合后,将无法再长高。如果孩子与同龄人生长速度差别较大,家长就需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本报记者 高明兴 实习生 李海燕
1
7岁小文婧身高仅有111厘米
7岁的小朋友活泼可爱,正是讨人喜欢的年龄。但同龄的小文婧却不能和小伙伴们一样,尽情挥洒童年的快乐。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内,看着瘦小的女儿,小文婧的母亲泣不成声。
小文婧今年7周岁,但身高只有111厘米,体重也只有15千克。梁向荣说,正常情况下,7周岁女童的身高应该在123厘米左右,小文婧比同龄人矮了一头。“整整12厘米!”梁向荣用手比划着。
小文婧的父亲身高超过170厘米,母亲也有160厘米,按照医学算法,如果一切正常,小文婧成年后最少可以长到162厘米,在女性中属于中等个,找工作找对象都不成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医生诊断确认小文婧患有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如果不加以治疗,成年后的小文婧身高将只有140厘米左右。这样的身高将会影响到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梁向荣介绍,小文婧是2010年9月18日来到医院的,当时她的身高只有105厘米。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诊小文婧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在接受用药的6个月时间里,小文婧一个月长高1厘米。由于家庭贫困,小文婧曾经停药4个月,而在这4个月中,她的身高没有任何变化。这意味着,如果停止用药,小文婧的身高很可能不会超过140厘米。
“小文婧必须依靠注射生长激素才能长高。”梁向荣介绍。
2
济南矮小症患者比例超过3%
“每年暑期,到医院咨询、治疗孩子身高问题的家长都会增加。”梁向荣说,近期前来诊治身高问题的患者从先前的每天二十多例增加到了每天三四十例。
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童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彭惠专注于儿童生长发育问题已十年有余。她介绍,“十年前到医院看此类病的家长和孩子并不多,现在几乎每年都在增加。”
彭惠说,其实矮小症的发病率并没有增加,主要是家长这方面的意识增强了。“以前,孩子长得比同龄人矮,家长大多认为是孩子发育晚,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孩子体检,看是不是有相关疾病”。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张知新教授表示,虽然我国并没有一个多样本、多中心的调查,但是据现在发表的一些研究来看,矮小症大概是3%的发病率。彭惠根据自己的接诊经历表示,济南矮小症患者比例应该超过这个比例。
矮小症能够治疗吗?梁向荣说,如果矮小症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确定病因并及时正确治疗,是有机会恢复到正常身高的。“治疗一定要及时,长个子关键看骨龄,女孩15岁之后,男孩17岁之后,骨骺就会闭合,也不会再长高了。”
3
使用生长激素的最好办法是注射
“矮小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遗传、营养、疾病等各种因素。”彭惠介绍。
梁向荣说,引起身材矮小的常见疾病主要有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找不到原因)、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彭惠介绍,在引起身材矮小的疾病中,特发性矮小能占60%到80%的比例。而不论是特发性矮小,还是生长激素缺乏,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生长激素。
听到“激素”二字,有的家长会比较抵触,认为这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一定副作用。但据了解,如果孩子是缺乏生长激素造成个子矮小,注射生长激素只是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生长激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就是帮助孩子长身高,不会导致肥胖等副作用。
彭惠介绍,目前使用生长激素的最好办法是注射,有些商家或者网络上宣传的口服药品是不科学的。
服用保健品来促进长个子也是很多家长的误区。彭惠介绍,短时间内,服用保健品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会增加孩子的骨龄,提早使孩子的骨骺闭合,提早停止长高,结果得不偿失。
4
肚子大娃娃脸是矮小症外表特征
小文婧的母亲回忆,小文婧自出生后就不爱吃饭,一天三顿饭吃的东西甚至不如同龄孩子一顿吃的多,平时也不喜欢运动,总是睡觉,体质很弱常常生病。最初,父母带小文婧看医生,误以为是身体缺少锌、钙等微量元素,但治疗一段时间后仍不见起色。
对此,梁向荣表示,一般患有矮小症的孩子,大都不爱吃饭,由于体力不好,因而都是懒懒的,不爱运动。“肚子大、娃娃脸是这些孩子的外表特征”。
梁向荣说,其实孩子的生长速度有规律可循,家长可以根据如下的标准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孩子3岁以内,每年会长7厘米;3到6岁,每年会长高6厘米;青春期之前,即男孩7-12岁、女孩7-11岁,其间会长高5厘米;而女孩11岁、男孩12岁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出现身高猛长的现象,男孩大约能长高28厘米,女孩大约能长高25厘米,青春期一般持续时间为2年。
如果孩子与以上生长速度偏差较大,家长需带孩子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