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区以西15公里,有一个600多户的村庄——阎家村。村东头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口机井。据村里上岁数的老人说,这口机井有30年的历史了。
这户人家户主叫陶敬秋,今年54岁,他上有八旬老母,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弟弟,由于家境贫寒,老陶这些年来一直单身。村里人说,老陶是个苦命的热心人。就是这个热心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劫难。
□本报记者 吴永功
寻找
从井底传出微弱的应答声
最近一段时间,老陶的老母亲搬到了村西头,和老陶的弟弟一起住,家里便只剩老陶一个人了。
5月31日上午11点多,老陶的两个邻居在家里聊天时,提到了老陶。邻居陶敬新对陶敬斌说,“这两天没见着敬秋哥了,他干吗去了?”陶敬斌的妻子回忆道,29日早晨曾在街口看见过老陶,另一位邻居也表示看见过他,当时他说自己东西掉井里了,要想个办法捞上来。
走,找敬秋哥去!随后,两人去敲老陶家的大门,却发现门从里面反锁着。“都快中午了,怎么还锁着门?不会出什么事儿吧?”两人一嘀咕,赶紧架起梯子,翻墙进了老陶家。“哥!哥!”两人一遍一遍喊着,卧室里没人,厨房里没人,厕所里没人,找了一圈也没发现老陶的影子。
“井盖子敞着!”敬斌发现后,快步来到了院子西侧小棚的机井边。“哥!哥!”焦急地喊了两遍后,敬斌听到从井底传出了微弱的应答声,“嗯,嗯。”
是敬秋哥!敬秋哥在井底下!敬斌赶紧报警求助。
下探
井下30米深处 他趴在水泥板上
5月31日上午11点半,章丘市公安消防中队接到指令:龙山街道办事处阎家村东头,一名村民掉入三四十米深的井底,距今已经有两三天时间,速速前往救援。
中队指导员林振等共8名消防官兵驱车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勘查现场,向村民们询问老陶的情况和机井的情况,消防官兵当即决定由战斗一班班长、26岁的李忠斌下井救援。“之所以选择他,一是因为他下井救援经验多,二是因为他身材适于井下作业。”指导员林振说。
随即,战士们在井口处架设起救援用三脚架,李忠斌穿戴上专业救援用的头盔、板带、对讲机,带上救援绳子,头上脚下,随着三脚架滑轮的滚动,他缓缓往井底下落。
救援用的绳子总长度是40米,当下到30米时,李忠斌发现了老陶。“他当时趴在一块水泥板上,无精打采的。水泥板正好卡在井壁的突出物上,所以没继续往下掉。”李忠斌表示,老陶当时的处境很是凶险,水泥板下5米,就是水面。
救援
他重见天日后 脸色焦黄焦黄的
这口井口径60厘米左右,七八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邻居陶志良称,因家里没有冰箱,这口井经过老陶开挖改造后,便成了老陶的“冷藏柜”,“你别看口上半米多,底下其实还宽一些。”
确实如此。下到30米深处,李忠斌活动起来相对容易些,他脚先着地,踏在了水泥板上。此时,老陶意识还有些清醒,见到下到井底救援自己的消防员,老陶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本能地挥舞双臂,撕抓消防员,但是很明显,老陶体力已经严重不支,撕抓的动作很是无力。
消防员将井底的情况通过对讲机向地面指挥人员进行汇报后,开始往老陶身上打救援绳结扣。在井底下,空间毕竟有限,而且老陶不能自理,消防员费了好大劲儿,好不容易给老陶打上了双套腰结。
上升!上升!消防队员和邻居们一起,将老陶缓缓救上了地面。之后,消防队员也成功回升到地面,救援成功!
“救上来后他脸色焦黄焦黄的,闭着眼,躺在地上也不说话,就‘哼哼’几句。”村民们说,老陶原本就骨瘦如柴,体重不到一百斤,经这么一折腾,“两三天在井底下没吃饭,更没人样了。”救上地面后,老陶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
对于老陶如何落入井中,村民有多种猜测,但由于他获救后无法介绍情况,具体原因目前仍难以判断。
讲述
这些年没少受罪 他命可真大啊
说起老陶,邻居们七嘴八舌夸了起来,村里谁家地里的活儿干不过来了,他主动帮忙,分文不取;谁家盖房子缺人手了,他自己上门,不要工钱。邻居们可怜他,管他吃顿饭,他便反复感谢。农闲时,他就跟着施工队打个零工,贴补点儿家用。不过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
在村民的眼里,老陶是个热心肠的人,可就是命太苦了。“村里找不出比他更苦的来了。”陶敬斌的妻子说,七八年前,老陶跟随表弟到外村打井,结果在打井过程中,不小心掉进了井里,“好不容易救上来,送到医院捡回来一条命,当时全村还给他捐款。”
“他就是命大啊!这几十年你看他受了多少罪啊?回回都能留下条命……命硬啊!”说起老陶的苦,村民们一个个长吁短叹,连连摇头。“他几年前还出过车祸,腿都断了。”“后来腿得了脉管炎,走路一瘸一拐的,也没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