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碘盐致病"传闻吓坏人 济南只济阳商河属高碘

2009-08-13 07:3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本报记者  王富晓

    □实习生  毕羽西

    近日,南方一家媒体提出了惊人的“碘盐致病”一说: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文中提到,山东作为全国8个高碘省市之一,可以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

    “咱济南到底是不是高碘地区啊?现在超市里的盐都标着加碘,到底吃起来安全不安全啊?”看了这个消息之后,不少市民非常担忧。

  超市不卖“无碘盐”,买那个要去医院开证明

    12日上午,记者在历山路一家大型超市看到,食盐销售专区的食盐只有五六个品牌,所有包装上都用醒目的颜色注明“加碘”。一般普通500克装的食盐,每袋的价格在 1.5元左右,一些标注“低钠高钾”的食盐,价格则要高出一倍多。

    随后,记者走访了山大南路、历山东路等多家社区的商店,发现所有的食盐都标注着“加碘”字样。问及有无“无碘盐”时,工作人员都说“没有”。

    “我省是产盐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3,大大小小的盐厂有近千家。但由于碘制剂国家严控,所以允许生产碘盐的只有8家。”省盐政稽查总队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规定碘盐必须是精制盐,小袋包装,有碘盐标识、含量和使用说明。

    随后,记者致电济南盐业公司,咨询“无碘盐”如何购买。对方的答复是:如果一定要买“无碘盐”,可以到盐业公司经营的盐产品专卖店,但必须有医院开具的相关疾病证明。

    “我们也长期吃加碘盐,会不会造成碘超标?咱们济南到底是不是高碘区域呢?”听到关于“碘盐致病”的传闻,省城一些市民表现出担心。

  我省有38个县属高碘区,济南只有济阳和商河

    在很多人看来,沿海地区食用海产品较多,一般应属高碘地区,而内陆地区一般应属缺碘地区。然而实际上,碘主要存在于土壤和水中,人靠吸收饮用水和粮食、蔬菜中的碘元素满足身体需要。根据卫生部门检测,我省的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均属缺碘地区。高碘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的沿黄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市。

    据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边建朝副所长介绍,为了消除高碘的危害,早在2005年5月份,省盐务局与省卫生厅就重新划定济南、菏泽、德州、济宁、聊城、淄博、滨州等7个市38个县(市、区)的288个乡镇(街办)为高碘地区(病区),并开始改供无碘盐,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成效。

    据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碘缺乏病科主任王金彪介绍,在这38个县(市、区)中,咱们济南只有济阳和商河两个县,其他县(市、区)均存在碘缺乏的现象,其中一些地区缺碘严重。据悉,碘缺乏不仅能引起甲状腺肿大、克汀病,导致孕妇流产、死产、胎儿先天畸形,而且还严重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损害儿童智力。

  咱济南有八成人口受碘缺乏病威胁

    “我省一直是全国受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王金彪告诉记者,水中碘含量低于10微克/升,即被视为碘缺乏地区。

    随后,记者从济南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济南市总体上属于碘缺乏病区,受威胁人口约4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左右。

    根据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最新的检测数据,2008年山东省碘盐覆盖率已达到96.27% ,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24%,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它是各种补碘方法中最好的,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而且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要求。目前,济南市除商河县和济阳县外,补碘必须是长期的和终生的,所以使用碘盐是安全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介绍。

  碘吃少了不行,吃多了也不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力低下、身体矮小,成人缺碘会乏力、身体浮肿,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 大脖子病”;但过犹不及,碘摄入量过多也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甚至引起碘甲亢以及其他甲状腺疾病。

    那么,每天碘的摄入量该是多少呢?济南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表示,4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需碘量为70微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50微克,孕妇和乳母每天则需要 200微克左右。“现在市面上多数含碘食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每天食6克食盐,摄入碘已达120—300微克,能够满足日常的生理需要。”

  ★小贴士

    1.缺碘地区的居民必须科学、长期食用加碘盐,否则一旦停用,碘缺乏病就会复发。

    2.每次购买碘盐不要太多,因为时间一久碘元素易挥发。

    3.放碘盐的容器应为加盖的,并放置在干燥、遮光、避高温处。

    4.在菜肴将出锅时加入碘盐,不要用碘盐爆锅、长炖、久煮,理由还是那一条:碘易挥发。
刘宝才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