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面塑是由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民间传统的花馍馍、元宵面灯等面食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列入临沂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面塑,俗称花馍。据史书记载,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用上等白面捏塑成猪羊代替真猪真羊祭祀。每逢春节,花馍多捏成猪、牛、羊、小麦囤等以求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面塑”也称捏面。它以糯米面为主料加以调色,用揉、捏、搓等手法和剪刀、梳子等简单的工具,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等形象,是一种观赏性很高的传统民间艺术。近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面塑这门古老的艺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今年27岁的韩红元是郯城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他放弃了每月5000余元收入的工作,到北京、大连等地拜师学艺,吸收各地面塑精髓,创作的《历史人物系列》《民间故事系列》等郯城面塑作品多次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大赛中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民俗馆收藏。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面塑这门艺术,2012年,他创办了“郯城面塑传承工作室”,韩红元说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想去艺术院校深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学习创作紧扣时代的面塑作品;二是创办一所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学习面塑技艺,让这门古老而又精美的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