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撒药治白蛾”辟谣后仍大量被转:究竟戳痛谁的神经?

2017-05-09 10:4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大众网评论员 林鹏

  “飞机洒药治白蛾”——这样一则被传了多年的消息,每年这个时候就“重现江湖”,一时间占据了大家的朋友圈、微信群……以至于笔者的同事和同行紧张起来,马不停蹄得询问、核实,这事是真的吗?去年是假的,今年万一是真的呢?

  “飞机洒药治白蛾”消息的全文是这样的:

  市园林办通知:本月15号--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园林办通知。

  不过,打破谣言的最快办法是公布真相,“白蛾事件”也是如此。经过调查,大家很快就发现,今年“飞机洒药治白蛾”事件依旧是个谣言,而且是旧瓶装旧酒的谣言。其中有好几处问题:谣言中的园林办落款有问题,没有园林办这个叫法;负责喷洒药物的单位为农林部门,下通知也是农林部门;关于白蛾防治的信息,如果临沂也开展飞机喷洒,临沂市林业局、森保办等会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提前发公告。

  确定消息不实后,网友旋即通过各种渠道辟谣。如此一番忙碌,可算舒口气:终于对网友有个交代了。熟料,笔者今早醒来摸过手机发现,“飞机洒药治白蛾”的消息,又被一些人转发。笔者不禁惶惶然:这究竟为何?是智商不够用吗?

  恐怕不仅于此。但是频繁辟谣,以至于笔者一位同行“吐槽”:每年都是这一条,换个新的呗,都没成就感。也有人言:这年头骗子太多了,傻子都不够用了。

  年年辟谣,却年年传谣。其实笔者(包括笔者诸多朋友)都质疑:如此消息已经多次辟谣、甚至可以说存在诸多漏洞,为何却仍被大量转发呢?从消息的源头查起,造谣者固然可恶。笔者无意揣度造谣者心理,更不敢遑论如何追究造谣者责任。不过,频繁造谣却折射出造谣者的心态。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猎奇心理、固有偏见、趋利避害……是导致谣言传播的心理土壤。

  诚然,有关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方面的谣言,历来是在各大网络平台(包括微信等新媒体)极难根治的“牛皮癣”。笔者朋友圈转发此消息者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有学者认为,这一类谣言恰恰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造谣渠道多,但是反观之,可供辟谣的渠道也多。因平台差异和受众不同,对于事关己身的事件,公众迫切想知道事件真实情况以及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

  信息传达的途径已经够多,但是如何打破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打破信息传播的“接受障”,让真实信息实现老百姓的入脑、入心。恐怕,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